修复不易有遗憾
这也是参与策划此次电影修复和配音工作的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的一个愿望。为纪念谢晋导演逝世十周年,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特设谢晋电影展映单元,七部数字修复的谢晋代表作将重登大银幕与观众见面,包括《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大李小李和老李》《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整个上影集团上下,为修复好谢晋导演的作品都在出力,技术厂在加班加点,几个组同时开工进行修复;译制厂尽遣精兵强将,乔榛老爷子身体也一直不是特别好,但亲自挂帅方言版配音总导演,译制厂的副厂长、党总支书记分别担纲导演和制片人,还有热心的吴孝明老师也帮着张罗,联系滑稽剧团等等……”完工在即,上影集团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这次的配音阵容可以说集结了上海演艺、主持、配音、滑稽、沪剧等各界名角明星,我想称得上当年的刘侠声、范哈哈、姚德冰、关宏达、文彬彬、俞祥明等,但唯一的遗憾是大李小李和老李都不在了。”
“三虎”当年才七岁
“1961年,我7岁,在景山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其他的大虎二虎应该也上学了,四虎五虎没有上学。印象里二虎跟我差不多年纪,五虎四五岁的样子。”辗转地,我们找到了三虎的扮演者石小满,当了一辈子演员的他告诉晚报记者,《大李小李和老李》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谢晋导演是我父亲国立剧专的校友,我父亲石羽是二期,他是七期,我们家1949年前在上海,那时我父亲在上海也拍了不少电影,比如《小城之春》《天堂春梦》《群魔乱舞》《艳阳天》等等,他们很熟悉。也可能因为谢晋导演看到我参与演出的电影《革命家庭》后,给我家打的电话,我就有幸演了‘三虎’。”原来“三虎”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小演员,石小满介绍说,自己从1958年开始演话剧,1959年演电影,“文革”前已经演了两个话剧,《娜拉》和《抓壮丁》,四部电影《革命家庭》《南海潮》《大李小李和老李》《小铃铛》,还参加了电视台的直播单本电视剧《送盐》《小松和小梅》,“我能够在演艺路上走到现在,和这些作品都是有关联的。”
盼望“五虎”能团聚
虽然《大李小李和老李》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后来又演了几十年的戏,但石小满对于谢晋导演的这部喜剧片的沪语修复版还是很期待,“希望用上海话配了音之后,我们的角色也能更出彩呢。”回想起当年的拍摄,石小满仍是历历在目,“大概拍了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样子,内景是在天马电影制片厂里搭的,外景基本在湖州拍的,我们大一点的孩子空闲时候还要补课,玩儿的时间很少,我记得当时一直有一至两名老师跟着。”最最遗憾的是当时大家年纪小,通信也不方便,后来便没了联系,“偶尔重看以前拍过的电影,尤其是‘五虎’,我们当时那么亲密,我也很想找到他们,想知道他们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首席记者 孙佳音
如果您知道大虎任正佳、二虎王小刚、四虎傅正明、五虎孙文铮的消息,请私信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号。盼望当年的“五只小老虎”能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相聚于影城,相聚于谢晋导演经典作品的修复版首映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