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派徽墨
王毅
  王 毅

  宋宣和至清道光年间,徽州地区一直是中国的墨都。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徽州卷入战局。许多地方成为焦土,殃及墨业。宣统元年出版的《墨林载笔》中载:“第自兵燹以来,造之墨家多半无力,即有重创斯业者,选材计功多不考究,几有‘易水无良工’之叹……”为避战乱兵燹,徽州制墨家背井离乡,辗转沪上,寻求生计,以重振墨业。

  1843年上海开埠,国内特别是江南地区一大批文人、政客、书画家即被上海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所吸引,纷纷迁徙入沪。都市经济文化的多元需求,刺激了上海书画市场的崛起、兴旺。传统的制墨技艺与时尚的海派文化不期而遇,为徽墨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同治三年,曹素功六世孙尧千举家来沪,在南市开设艺粟斋尧记墨庄。同治八年,婺源制墨家詹大有后裔在上海小东门点烟制墨。光绪三年,胡开文八房五世孙,在上海开设广户氏胡开文墨庄。与此同时,查二妙堂、胡汉文、詹奎元、何振山等一批工匠,从异乡来上海开设笔墨庄。海纳百川的上海,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沃土,一时,上海滩制墨业如雨后春笋,上海名副其实地成为晚清民国的制墨中心。

  徽墨的重振雄风吸引了一大批寓居的文人,书画名宿,如海上画派领袖任伯年、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他们与墨庄联手,参与设计制作徽墨,以寄托自己的闲情逸致,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徽墨应运而生。

  海派徽墨吸收和融合海派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精髓,在墨模雕刻方面,充分运用“平底浅浮雕”技术,镂刻细致,造型逼真,神韵毕现。在墨锭设色方面,去繁缛而取简易,以装饰性为基调,凸显墨韵气息。海派徽墨用料考究,形式多样,墨面或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或金石气韵、古朴雄浑,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内涵。如任伯年“名花十二客”墨,以花拟人,高洁雅致;钱慧安的“提梁”集锦丛墨,以吉祥瑞兽为主题,所绘鹤、孔雀、鹿、象、狮、虎、飞禽等栩栩如生、逼真传神;吴昌硕“水仙”“寒香”墨,构图奇特、色彩浓郁、笔墨淋漓,加以金石书法入画,线条凝练遒劲、气度恢弘古朴,融诗书画为一体,给人以视觉享受。

  作为一个特定的艺术门类,海派徽墨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它给海派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内涵,也推动了海派书画业的繁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陈逸飞的画外视野
三十二年读一诗
“劳动模范”
海派徽墨
玻璃(外二章)
西双版纳阿婆 (摄影)
乐当“陪读生”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海派徽墨 2018-05-29 2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