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论坛是在上海保监局的指导下,由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举办的。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当前的大环境有利于寿险业的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全社会保险意识显著增强;宏观层面多种政策利好行业发展;中国银保监会的成立加强了监管的力量,市场秩序将更加规范。未来,寿险业可以从回归保障本源、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科技运用三个方向转型发展,使保险业发生更大变革。
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表示,在保险业恢复初期,各地都来学习上海经验。全国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都注册在上海。个人营销制度、寿险保单质押、寿险加信托财富保险传承模式等创新都是从上海走向全国的。目前上海保交所在寿险领域开始逐渐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已经逐步形成中资与外资、直保与再保、保险与中介以及保险要素市场等功能齐全的寿险市场体系和完整的寿险产业链。2017年上海寿险保费收入881亿元,寿险深度2.92%,寿险的密度3647元,在全国名列前茅。
面向未来,裴光提出要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展人民需要的寿险业,持续加快寿险业改革创新步伐,服务好国家战略与上海大局,继续完善上海寿险业市场体系,推进上海保险监管现代化,坚决守住风险底线,继续优化上海寿险业营商环境。
“金融行业在上海服务业排名第一,寿险行业是上海值得称赞的金融发展史很重要的一部分。”LIMRA&LOMA执行副总裁吉姆·克利从美国的经验看,人们在买保险的时候追求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专业人士帮助规划家庭财务,在中国同样如此。中国是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市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上海从成熟度上看几乎完全进入了综合金融服务的市场。数字化转型下,应该转变多快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是一定要思考的问题。
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郭杰声认为,寿险业要坚守与革新并重。他说,根据海外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就是保险业产生爆炸式增长的关键时点。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的转折点。寿险公司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保障为本,保险姓保;坚持卓越营销员渠道的发展;坚持革新。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