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视健康档案,宜早又全面:宝宝的“屈光发育”是从远视眼向正视眼过渡的过程。3岁应该有200度左右远视、视力在0.5左右属于正常,8岁则应有150度远视,视力在0.8左右,12岁时应有100度远视,视力在1.0左右。这在以往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家长误认为幼儿视力过早上升是件好事情,另外一些医生还推荐孩子过早治疗,这都是造成孩子日后近视的人为因素。建议从3岁开始就到正规医疗机构为儿童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少年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健康检查。
屈光档案就像记录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身高、体重一样,需要记录孩子的远近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视力和屈光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医学验光才能准确检查客观的屈光度。
增加户外活动,便捷而有效:科学研究表明,户外运动能防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少年儿童要保证每天累积1~2小时、每周累积10~14小时以上户外活动,享受阳光,活动身体,放松眼睛。
减少近距离用眼,减负并减量:首先,注意减少近距离用眼,每持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读写姿势不正确易诱发近视度数加深。其次,要联合学校、家长、教育机构等,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过度用眼减负。
采用近视控制方法,个性且循证:就少儿近视防控而言,目前的干预方式包括药物以及光学矫正两方面,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眼液、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塑形镜均有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角膜塑形镜验配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的要求,在7个孩子中,大概只有1人合适,因为近视度数高、散光大、眼角膜曲度太平坦或太弯曲、不注意卫生、经济状况有限等都不适宜;如果少儿近视度很高,或散光很大,则需要配戴高透氧硬性隐形眼镜(RGP);其他的少儿近视,则适合配戴框架眼镜,最好是减少旁中心远视离焦眼镜。因此,不同的近视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邹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屈光诊治专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