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今天就是本届民博会的最后一天,不少观众都赶在闭幕前来一睹风采。一幅《古道茶马万里图》长卷,将观众引入了最深处的拾翠展厅。拾翠是一家云南的生活美学集合平台,其按“金木土石布”五类进行布展,展品兼具传统文化风格和现代时尚元素,有发掘云南陶器之美的“云陶”、让老绣片重新绽放光彩的“良绣”、传承传统扎染工艺的“草木染”等。除了了解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孕育出的匠心手作,参展者还可以参与非遗体验课程。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扎染、甲马、菱角编三种课程,已有数百名观众来此体验。难得一见的甲马是云南特有的水印木刻版画,图案多为神祠鬼灵、飞禽走兽、自然山川、建筑交通等各类图形,是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二楼则集中展示了云南文山、普洱、楚雄、玉溪等地的特色文化展品。云南保山以制作围棋出名,展厅里展出的棋子“永子”,用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熔炼后,采用传统手工点“丹”而成,其色如蛋清、黑如鸦青,是围棋子中的上品。而云南各色充满民族风情的绣片也让观众驻足流连。复杂如人像图腾,简单如一花一草,均展现出绣娘的精湛技艺。如今,绣片不再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被应用到家居饰品和生活用品中,传统工艺也变得时尚起来。
与此同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本届民博会展现了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习培训计划”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红兵联合荷兰产品设计师设计的竹灯,有带有竹编铜钱纹、阿坝州藏绣太阳花等非遗纹样的文创产品,有采用牦牛绒纺织技艺配合传统藏式堆绣的牦牛绒手包,还有融入《千里江山图》的缂丝跨界服饰……它们设计时尚、构思巧妙、质地精良、品位高雅,展现出当代设计下中国传统工艺的审美特质。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