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酒井甫副学长教授是日本研究范蠡即陶朱公经济经营学的第一人,要我将夏廷献著《范蠡》传记文学译成日文作为研究参考文献,嘱咐我在翻译过程中潜心揣摩日语汉字“訳”的内涵,说文学翻译不能光停留在字面上,更要在译作里充分体现所有元素,使之丰润敦实,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我一边翻译一边琢磨,发现译作里可以表达如下步骤:1.译作者的译语系统;2.译作者对原作品的理解与看法;3.原作者创造的人物与情节;4.形成原作者思想观点的生平、生涯和生活;5.原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当我把由引文的前言、译后记与正文构成的译作品交到酒井甫副学长教授的手中时,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这才理解了“訳”字的意味。
译言有尺即翻译有标准,不光文字要流畅、达意,更要彰显文化魅力。有些人以为“译”字释义是指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因其缺失具体的专业注释,往往疑似停留于字面翻译的歧义。日语汉字“訳”一语道破天机,直面揭示翻译真谛,让译作者时刻不忘翻译标准的文化核心。
作为译作者,是当然的第一读者,理应作为“读者学长”视每部文学翻译为译学体验,达成翻译思想的提炼与翻译学术的升华,使译作呈示应有的文化内涵,完美阐述其学术意味。
学术指系统的专门学识,学历指已有的专门学识,而学长除了尊称之外还意味着在学术上以身作则、求索不懈,研究路上始终创新领跑的一种学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