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姑——你能告诉我吗?
宗 璞

  宗 璞

  冯沅君是我父亲的胞妹,按大排行是我的四姑。许多年来常有人问我,从事创作是不是受了沅君先生的影响,仔细想来,我和四姑的接触较少,很难说有什么影响。

  四姑有时开人代会,到北京来。因为总是有事,好像很少在家里住。有一次四姑来,正好报上有我一篇散文,她对我说:“你的文章看来很平淡,却有余味。这是不容易的。”又有一次,说起做衣服的事,母亲建议她在北京做一件棉袄,做好了我们可以给她寄去。四姑坚决不同意,她总是怕麻烦别人,哪怕是亲近的人。抗战时期我们在昆明的时候,她到昆明来过,也都是来去匆匆。我已不记得在昆明见过四姑了。

  1937年,四姑和四姑父陆侃如都在燕京大学任教。住在燕园里的天和厂,那房屋现在已经拆掉了。抗战炮火初起,父母把我和小弟送到燕京大学,寄居在四姑家。我们在那儿度过一个暑假,每天在燕园游玩。我们常在临湖轩下面池塘旁的土坡上玩沙土,用沙土造桥、造路、造房屋,有时造出一排小房子。说是小房子,当然是加上想象的,建成了又推倒,很自由。

  那时我吃米饭总喜欢拌上白糖,在家里母亲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吃菜。四姑则随我们的意,不加管束。四姑父还把我和小弟轮流抡起来转圈,别的长辈从来没有过。我们很喜欢这个游戏,总是高兴得咯咯地笑。四姑和四姑父也笑,我想,这样的情形在他们的生活里不是很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仲到上海去,回来时路过曲阜,我们去看四姑。那时山东大学搬到曲阜,教师们的生活很简单。住房更可以说是很简陋,四姑照旧过着她简朴的生活。她上午有课,早早地起来备课。我想,那课她已经教了不知多少遍了。四姑父领我们去看孔庙。走到孔庙,大门是锁着的,我们扒在门缝上,里面什么也看不见。不过,总算看见了孔庙的大门和墙。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有往来。我家算是开放户,哥哥携他的全家从美国回来,这是分别二十多年后的初次见面。四姑和四姑父来到北京,还有叔叔一家、七姑一家,在颐和园聚会。这是最后一次大团聚。

  1974年,当时山东大学已经迁到济南。四姑病危,我和姐姐钟琏、堂弟钟广到济南去看望。她已经不能认人,我们叫她,告诉她父亲不能来,很惦记她。我想,她并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可还是答应。病榻旁边除了四姑父和两个护工以外,还有学生。当时,我和姐姐都很伤感,却无法做一点对她有益的事。在我们回京的路上,四姑去世了。父亲和泪写了唁电。四姑父来信说:“沅君的葬礼极备哀荣。”那又有什么用呢。

  以后,四姑的学生袁世硕、严蓉仙编辑了《冯沅君创作译文集》,这是四姑在古典文学研究以外的成绩,后来他们又写了《冯沅君传》。

  2011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陆侃如冯沅君合集》,张可礼、袁世硕主编,共十五卷。

  据说,古时大儒去世,在送葬时,学生走在儿子的前面,是有道理的。

  作为五四时代封建家庭出来的女性,四姑争取自由的精神值得钦佩。当时两位兄长都在北平读书,她很羡慕,也要到北平读书。女孩子出门读书,那时是很少见的,可是我的祖母同意了女儿的要求。因为四姑已经订婚,有人说,应该问问夫家是否同意。我的祖母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她说:“我们既然决定了,就不必问。”于是四姑就到北平来上学,也才有了以后的冯沅君。

  四姑进了新学堂,有了新知识,她争取自由的志向更坚定。她坚决反对父母之命的婚约,经过一番抗争,解除了这道枷锁。她要自由,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她当然有权选择,这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她的选择是当时在清华国学院做研究生的陆侃如。以后,他们一同研究,一同著述,一同到巴黎大学,各自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在学海中遨游,应该是很快乐的。

  四姑父比较活泼,比四姑外向得多。有一篇文章说,陆侃如参加一个什么考试,老师问:为什么孔雀东南飞?他答:因为西北有高楼。又见他自己写的文章写道,他们在巴黎的时候,有一天沅君派他去买面包。他在塞纳河边的小书店里浏览,遇见熟人就聊天,还和老板娘调侃几句,逛够了回家。到了家门口,才“哎呀”一声,想起买面包的任务。我不知道那天他们怎么样打发这顿饭。

  我有时写几首歪诗,从未发表。我给了它们一个总名,“四余诗稿”,因为这些诗都是在工作之余、写作之余、家务之余、疾病之余写成的。《冯沅君创作译文集》中也有“四余诗稿”,是四姑父中风后在病榻上为四姑整理的。两年后,四姑父也去世了。这部诗稿的最先便是《忆天和厂旧居》二首:

  卜居却忆在天和,塔影湖光逸兴多。屋后苍松窗外竹,晨昏伴我几吟哦。

  半规赪玉隐遥岑,湖上相携作苦吟。撩人最是千条柳,半摇翠缕半摇金。

  还有《平寓被劫》:

  连连枪声疑爆竹,兼旬卧病意尤哀。一轮皎皎中秋月,更照强徒排户来。

  以后就是向大西南的迁徙。在从长沙到昆明的路上,车过睦南关时,司机告诉大家要关上车窗。父亲可能是没听见(照金岳霖先生的解释,父亲那时正在考虑哲学问题),依然把手臂放在车窗上,撞折了臂肘,被送到河内医院。四姑也到后方去,正好走这条路,到医院来看望父亲,留下了这首《河内病院见大兄》:

  间关避贼过南越,伯氏折肱伤未痊;一见惊呼欲下泪,家人情切在中年。

  四姑的“四余诗稿”四十八首,又有“四余词稿”六十四首、“四余续稿”六十五首。我很想知道四姑的“四余”指的是哪“四余”,读来读去,没有看到对“四余”的解释。我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呢?四姑,你能告诉我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四姑——你能告诉我吗?
如歌一场,惜千年
看云
蟹可吃以后
古官道的筑造、养护
白桦树之秋 (水彩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四姑——你能告诉我吗? 2018-12-20 2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