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敏的“上海时刻”
吴健
孙绍波 画
  吴健

  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专家,当朋友送给他一件小礼物,说能实现某种心愿,“我想工作”是他唯一的回答。这不是虚构的故事,对于中国第一代核专家而言,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昨天,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去世,一个月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还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他在核武器研究上的成就,不过,今天我们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从上海这座城市的视角,来看看他的一生中更值得思索的部分。

  于敏对上海很有感情,因为它与氢弹事业息息相关。1964年,中国爆炸原子弹后,帝国主义者不太当回事,揶揄中国“有枪无弹”,原因是以裂变反应施放能量的原子弹太重,不合适多数飞机和导弹搭载,只有当量更大、重量更小的氢弹才能赋予中国可靠的战略威慑。而氢弹的原理与原子弹有天壤之别,要把热核装料加热到高温发生聚变反应,如何制造和控制这种反应就成了世界级难题,专业术语叫“复杂构形”。

  1965年9月,于敏和同事来到上海市郊,近百天里,同代号“J501”的计算机为伴,每秒5万次的运算,牵动着未来氢弹的热核材料能否充分燃烧。计算数学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抓物理实质,成了常态,于敏围绕决定氚-中子循环次数的几个物理量反复琢磨,近乎痴迷。攻关中,从于敏到普通员工,都把上海先进科研条件当成宝贵资源,让自己看似模糊的设想逐步变成可信的公式,他们发扬科学民主,每个人都为复杂构形做出贡献。于敏坦言:“这是个大科学工程,必须要凝聚大家的共识,依靠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当11月下旬,突破氢弹原理的消息传到北京后,负责人邓稼先也飞到上海,狂喜的科研人员亲切叫他“财神爷”,于敏也凑热闹说“财神爷”到了,要老邓犒劳大家。那个晚上,所有人吃够了大螃蟹,也成为氢弹攻关中的“难忘一餐”。

  在上海的短暂岁月里,于敏和同事反复设计、演算、推翻、再设计,这些经历对后来克服因核武器小型化带来的技术困难起到重要作用。于敏等中国第一代核专家有个共性,不仅重视理论,还重视实验,“理论和实验结果一致当然高兴,但有作为的科学家更愿抓住理论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会暴露理论或实验的不足,可能产生新的突破”。这种传统成型后,每当实验结果出现与理论不一致的地方,核科研人员既不沮丧,也不轻易放过,既思考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毛病,也仔细推敲实验数据的真伪,寻找问题成因,不仅要求这些原因能解释当前的问题,而且还要与以前的结果相统一。“每当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疑团,越来越多的现象为我们所探明和理解,心中那特殊的兴奋和喜悦难以言表。”

  曾与于敏共事多年的核专家胡思得感慨,投身核事业的人,首要的是爱国情、事业心,像于敏、彭桓武、王淦昌这些人,本来在理论物理、应用物理等领域有很高造诣,调他们去搞核研究,他们怎么想?他们觉得这对国家太重要了,“我愿意去”是最朴素的承诺。上世纪80年代,老领导邓稼先因直肠癌住院,最理解他的于敏,所选择的是和病重的邓稼先一起给中央写建议信,内容是抢在国际禁核试到来之前,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中国最急需的核试验,确定急需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式,这是对祖国和人民负责!胡思得形容,“邓稼先-于敏建议信”为中国核事业闯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对中国的威胁和讹诈从未远离,但不管怎样,我们的团结,我们每个人的担当,才是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回顾于敏等核科学家为祖国筚路蓝缕、呕心沥血的历史,无疑会鼓起后来者迎接新时代挑战的激情与动力。

  从于敏和他的同事们在上海日夜奋战的那个年代,甚至更早开始,直到现在、直到将来,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与科学事业“高地”,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全国贡献、服务、辐射和带动,无论计划经济时代支援全国工业化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初期为全国改革开放创造财政收入,提供技术、人员支持,以及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三角经济崛起,上海对全国的贡献,始终把国家需要放在首位。

  正像于敏团队在上海所创造的“平地惊雷”,改革发展创新是国家的最大需要。上海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按照“四个新作为”的要求,砥砺前行,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博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于敏的“上海时刻”
声音·八方
有进有出:教育开放活力四射
新民晚报要闻A03于敏的“上海时刻” 2019-01-17 2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