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下旬,梅女士出现发热头痛等感冒症状,于是自行按照说明书,连续9天,以每天4片的剂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谁料12月底,梅女士出现了剧烈恶心、呕吐、乏力等现象,马上被送入医院救治。第二天,她症状加重,神志恍惚,意识模糊,尿液呈红茶色。肝功能检验的结果让家属和医生惊呆了,符合暴发性肝衰竭的典型症状。接诊医生当即表示,唯有换肝一条路,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肝源。梅女士立即被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科抢救治疗。
据公卫中心重肝科主任王介非回忆,梅女士入院时,情况极其危急且瞬息万变,发病48小时,病情已进展到肝昏迷。争取时间成为抢救第一要务,救治团队不断调整用药方案,奇迹出现了:梅女士各种指标趋于稳定。
“感冒药常见,但也不能随意服用。像患者这样服用感冒药引发谷丙转氨酶数值爆表并能抢救回来,也属罕见。”王介非医生表示,一些感冒药会产生肝损害,主要为解热镇痛药物,尤其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对肝脏的损害。此类药物对肝脏损伤程度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故国家食药监督管理总局规定,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中,每天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不得超过2000毫克。
专家提醒,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吃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查看成分、注意事项等;吃感冒药不要同时饮酒,因为乙醇进入患者身体之后会减少体内的谷胱甘肽,这将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此外,服用感冒药期间,若出现乏力、胃口不佳应立即检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