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面对面”执法不可少
潘高峰
  潘高峰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近日公布了全市75处抓拍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的“电子警察”。交通大整治进入“深水区”,此举彰显了警方啃“硬骨头”的决心。

  但需要指出的是,相比机动车管理,“电子警察”抓拍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效果可能并不那么“立竿见影”。如果仅有抓拍,处罚没有及时跟上,还是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

  上海交通大整治以来,交警部门“大开脑洞”,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手段,构建了非现场执法网络,各类机动车违法有了显著改善。这也让市民对于面广量大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有了更多期待。此次上海交警部门布设“电子警察”,24小时抓拍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可以说是对市民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

  懂一点交通管理的人都知道,行人和非机动车难管,并不是缺少发现机制,而是处罚力度始终不够。上海交通大整治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我们仍然可以在街头看到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大量存在。尤其是相当数量的路口现在是辅警管理,辅警本身没有执法权,对于违法的震慑力也相对较弱。

  “电子警察”抓拍等非现场执法手段,之所以对机动车违法是“一帖良药”,是因为有牌照、驾驶证作为管理抓手,有扣分机制作为保障,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却没有这些“先天条件”。“电子警察”抓拍再精准,还是要回到最后一步:处罚如何实现?不管是在马路上罚,还是上门处罚,如果缺少周旋到底的决心和行动,最终容易流于形式。

  这些年,交警创新执法手段一直在路上。除了“电子警察”,通过“电子牌照”等方式,加大对非机动车违法约束力的试点也已在进行。但要真正啃下“硬骨头”,除了技术手段,仍需要更多“面对面”的严格执法。不少市民和专家都曾建议:那些被辅警解放出来的警力,不妨更多地投入到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的“顽症”治理中去,这样既可以传递警方的决心,也能寓宣传教育于处罚,让市民对违法必究有更多感性认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倒退十年也想不出变化这么大
三十年报栏换新颜
“面对面”执法不可少
“健康服务业50条”登榜首
静安徐汇宝山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出炉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面对面”执法不可少 2019-01-24 2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