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在闽西大地,当年红军队伍留下的痕迹经过烽火岁月的磨蚀,已经不多。然而,红军标语却以一种无言的形式,向后人传递着革命年代的信息。

  “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结童子军的刀团匪。”走进位于福建清流县林畲镇的毛泽东旧居,在东厢房板壁的白墙上,一条用黑墨书写的红军标语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

  在这条标语下面,“红军七师一团”的落款清晰可见。据当地党史部门考证,这条标语写于1932年下半年。红军七师一团当时属于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在长征前,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八师整编为红五军团34师,其中大多数是闽西子弟兵,也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

  在长征途中,红五军团34师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6000余名战士几乎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突围不成,受伤被敌人俘获,他断肠明志,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刘光军说,这条标语也被视为红五军团34师现存的唯一一处红色文物,十分珍贵。

  开国中将、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的儿子韩京京不久前来到闽西,探访父亲当年战斗的地方。当他来到林畲毛泽东旧居,目光落在这条标语上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父亲在湘江战役中弹尽粮绝,跳崖后被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救起,成为全师为数寥寥的幸存者之一。父亲去世前,两次提及要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在闽西,他是想永远回到自己当年战友的身边。而这条标语,正是父亲的部队当年在闽西留下的珍贵物证。”

  刘光军告诉记者,红军向来重视宣传工作。每到一个地方,红军宣传员都要走村入户,用接地气的宣传标语,直指劳苦大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广大群众了解红军是什么样的部队,对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长征后,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并破坏标语,当地老百姓用草木灰、招财年画、稻草等把红军标语遮挡起来,不少标语才得以留存至今。

  刘光军说,由于时间久远,不少标语变得模糊不清,加上不少土木结构的宗祠、宅院破损甚至濒临倒塌,红军标语正在加速消失。这种珍贵的红色遗迹亟待加强保护。

  据新华社福州6月20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生活垃圾再添新来源 快递包装该“瘦身”了
不规范地名整治防止随意扩大范围
一条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因私普通护照收费等下月起下调
新版外商准入负面清单月底发布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专版A11一条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2019-06-21 2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