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大 故事密
故事从1948年秋讲起, 从将军大使的挑选到联合国舌战杜勒斯;从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到参加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从与赫鲁晓夫论战,制造“争气弹”,到炮击金门打碎美国企图托管台湾的阴谋;从尼克松访华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剧中都将有所呈现。
“为了把新中国外交的路径摸清楚,我先后读了100多本书,写了80万字的读书笔记,同时采访一些老外交官,仅分集大纲就写了6稿,并先后召开了4次专家研讨会。” 这不仅是编剧马继红的努力,也体现了整个团队对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史实的敬畏之心。
跨度长 人物多
《外交风云》搭建各种拍摄场景380余处,按照1:1 的比例,尽可能做到逼真复刻。比如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菊香书屋,周恩来住过的西花厅,政治局开会的颐年堂、怀仁堂,美国的白宫,苏联的克里姆林宫,日内瓦的会议大厅等。
该剧的服装也是一大看点,30年里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就经历了解放式、志愿军式、五五式、三点红式等不同的阶段,服装设计都按照人物身份的特点,不敢马虎。
据统计,参演的中外演员达5万人次,其中“有名有姓”的有700人之多。
基调冷 故事暖
剧中有着大量的谈判、对抗和战争,基调是冷的,剧情的推进也经常用历史资料画面来串联,但为了使这部戏贴近老百姓思维理念,创作团队努力挖掘有温度的暖色。
观众将陆续看到3场不同寻常的宴会:第一场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周恩来在政协礼堂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而此时的毛泽东,却把悄悄收藏的毛岸英的遗物拿出来,将那件带有儿子体温的衬衣贴在脸上,泪流满面;第二场宴会是1959年,苏联专家将在一周内撤离,尽管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这一行为表示愤慨,但他嘱托周恩来,一定要为这些专家举办一场送别的宴会;第三场宴会是1961年的除夕,周恩来代表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宴会,参加人员都是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每人面前放着一碗红烧肉……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