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外借底片损毁
修复光碟发行
有媒体报道说,2005年,前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以“学术交流”为名从中国电影资料馆借走了10部老电影胶片,其中包括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等经典影片,而穆勒初衷是要帮助资料馆修复这些老电影。
拿到这10部电影胶片后,穆勒找到当时在美国任职的修复师尼古拉·马赞蒂帮忙,马赞蒂曾修复过多部“卓别林电影”。穆勒同时从致力于电影修复的普拉达基金会以及威尼斯双年展方面获得了60万欧元的赞助用于影片修复。修复版这些年来已陆续在威尼斯、巴黎及纽约等地展映,唯独没有在中国展映过,中国电影资料馆方面也没有看到这些老电影的修复版。
记者发现,在一家美国碟片官网上,外语片目录中专门有一项中国经典老电影,包括《小城之春》《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老片DVD,其中不少都是穆勒从电影资料馆借出的影片。而《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修复版去年才在上海电影节上展映,拥有影片版权的电影资料馆并没有在国内发行修复版DVD,在海外发DVD更无从谈起。记者同时了解到,电影资料馆是近几年才从穆勒手中将10部电影原始胶片全部要回的,但修复版版权则都由穆勒操控。更令人惋惜的是,穆勒借去的胶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新女性》的原始底片完全被毁,今后修复将面临巨大困难。
穆勒回应
素材不够完整
修复没有完成
对于当年借老电影胶片修复一事,穆勒表示,修复一开始,马赞蒂就不断称“中国资料馆提供的素材不全”。穆勒说,《小城之春》的胶片遗失了一段20秒的戏。此外,穆勒认为资料馆提供的胶片质量很差:“根本无法修复。”他称自己希望资料馆提供更好的素材,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所以修复工作没有彻底完成。至于修复版在海外展映却从未在中国放映一事,穆勒强调,是“因为中国电影资料馆没有继续给我们提供素材,这些电影其实也没有完全修复好。”穆勒方面给资料馆提供了修复版DVD。至于其从双年展方面获得的60万欧元修复赞助资金的具体分配,穆勒并不愿正面回应,对于修复版DVD在海外发行一事也避而不谈。
中资馆反驳
损毁都有责任
未见修复版本
记者电话联系了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副主任左英,他对于穆勒“资料馆提供素材不全”的说法予以否认:“马赞蒂亲自到西安片库里挑了整整一天,怎么可能素材不全?”左英同时表示,穆勒并没有给资料馆方面看过老电影修复版,所谓的修复版DVD根本不存在。这些修复版在海外展映并发行DVD,穆勒都可从中盈利,“比如在巴黎展映,穆勒就拿过30万欧元的赞助,而出售DVD版权本身就能拿到可观的费用。”
至于《新女性》底片彻底被损,左英表示,胶片运输过程中有不同程度损耗很正常,其中9部都没大问题,唯独《新女性》底片损坏得很严重。“他们在修复前用‘湿印法’把胶片过了一遍水,但湿印后如果不风干放回库里,胶片很快就会变质。”左英表示,底片损毁这事双方都有责任,“洗印厂应该知道这个程序。他们过水后可能没有进行风干,还回时也没讲清楚,我们直接放进片库最终导致严重被毁。”
版权问题
中方一时失误
没有签署合同
左英表示,8年前马可·穆勒借老胶片时,正值中国电影百年,而这些亟待修复的10部电影实际上属于超过50年版权保护期的“公版电影”。中方一时失误,没有与其签署有效合同,让他制作了带有单独版权的“修复版电影”。左英表示,即便中资馆所提供的原始胶片属于公版状态,但一旦脱离原始胶片而翻制成“修复版”,后者的版权期限就要进行重新计算。也就是说,马可·穆勒即便把“公版”胶片还回去,自己也握有这10部电影的版权了。
上海的盛律师告诉记者,我国著作权法在划分时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50年保护期”仅适用于“著作财产权”,法律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是永久的。而“著作人身权”中包括了“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盛律师认为,马可·穆勒若真以这样的形式拿到修复版片源,则涉嫌侵犯了物品所有方的物权。如果有证据证明,马可·穆勒是故意损毁电影原始负片,使自己手中的修复“孤本”升值获益,那么这就相当于是在损毁作者手稿,应视为侵犯“著作人身权”。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