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惠堂与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下)
湛如
▲ 1936年8月1日,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图为中国代表团到达奥运村,举旗者为李惠堂
▲ 1928年,李惠堂一家的合影
  ◆ 湛如

  1925年第七届远东运动会,状态正佳的李惠堂上演了他的巅峰之作。首战日本包揽两球,次战菲律宾又戴帽(三球),两场比赛独进五球,得分能力之强已堪称亚洲无双了。

  当然了,球王也不是无解的,李惠堂的盲点就是头球。虽然身高达180cm,是当时国足第二高度。但由于初到南华时被头球功夫当世无双的国足主力中锋黄柏松欺负得够惨,导致患上“头球恐惧症”,每有高球都退避三舍。

  足球场上的抗日先锋

  第七届远东运动会结束后,为了逃避家里的包办婚姻,李惠堂和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廖月英私奔到了上海,并登报结婚。他的本职工作是在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做保险员,业余时间则经前国足队友张锡恩介绍成为复旦大学足球教练。 

  在上海,他加入乐群足球队参加1925-1926赛季中华联赛,率队以不败战绩夺冠。除称霸中华联赛外,和西人球队的比赛中也屡屡获胜,1927-1928赛季更首次收获一直由洋人把持的西联会联赛冠军,成就上海双冠王。 

  1927年4月,李惠堂和东南大学教授邝光林联合发起第二次远征澳洲。由于得不到官方的命名授权,本次远征成员虽然是清一色将参加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国脚,却不能以国足名义出赛。 

  二次远征最出彩的仍是李惠堂,他在31场比赛中独中30球。由于时间冲突,他也因此错过回国参加远东运动会的机会。 

  1934年最后一届远东运动会,李惠堂以队长身份出征。当时中国的东三省已经落入日寇魔爪,而足球的决赛恰好在中日之间进行,李惠堂在比赛结束前打进关键进球,帮助中国队以4:3击败日本队,帮助国足连续第九次捧起冠军奖杯。 

  李惠堂后来回忆说,这是他足球生涯中最重要的进球。他也因此被球迷们视为足球场上的抗日先锋。 

  一年后,李惠堂率领香港队参加全国运动会,在与安徽队的比赛中,香港队以19:0的大比分获胜,李惠堂一人就惊人地攻入16个球。决赛中,香港队凭借李惠堂的帽子戏法以3:1击败广东队获得冠军。比赛结束后,李惠堂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给球迷签名。

  1936年国足首度参加奥运会,李惠堂当仁不让出任队长。由于资金紧张,球队提前60多天从国内出发,靠沿途的比赛门票收入作为路费和参赛费用。 

  李惠堂和队友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度等6个亚洲国家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4胜3平的战绩,可谓打遍亚洲无敌手。他个人射入38球,占全队总进球数的三分之一。 

  因为舟车劳顿,柏林奥运第一轮,国足遭遇足球劲旅英国队,核心李惠堂全场被冻结,无法发挥其得分能力。国足也以两球败北,无缘进入下一轮。

  从欧洲回来后,实际上李惠堂能踢正式比赛的机会并不多了。1941年香港沦陷。李惠堂拒绝为日本人踢球。 

  次年春天,伪满政权成立10周年,汪精卫特命宣传部长林柏生致电李惠堂,特派专机邀请他和南华足球队去南京义演,并恳求李惠堂留在南京主持教务工作。李惠堂当即回绝,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逃离香港回到老家广东五华。他组织了一支“老柴”足球队,在广东各地巡回表演,宣传抗日,为抗战募捐。 

  1943年,李惠堂和一批球友参加了广东航空建设协会足球队,两年时间内在广西、重庆甚至越南等地举办足球义赛共计138场,所得款项全部捐出作赈灾及劳军之用。在另一条战线上体育救国,李惠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首个华人国际足联副主席

  抗战胜利后,李惠堂回到香港,仍为南华效力。但他已较少出场,1946-1947赛季更是只上过一场比赛。1947年,已经42岁的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球季结束后他就正式退役了。 

  退役后的李惠堂依然活跃在足球圈,他是中国第一位足球评述员,还是国内第一位著书立说的球员,著有《足球经》《球圃菜根集》《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技术》《足球规则诠释》《杂果盘》《足球登龙术》《足球读本》等。 

  1947年,李惠堂创立香港华人足球裁判会,并连任六届主席。1948年,李惠堂再度出任国足主帅,率队参加伦敦奥运会。国足在第一轮遭遇黑马土耳其,在雨战中以0比4惨败。奥运会后他并未与球队一同回国,留在英国参加高级教练研修班及国际裁判考试,考出了90分的最高分,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中国人。 

  1954年亚运会期间,亚洲足球联合会宣告成立,李惠堂获选为首任秘书长,一直任职到1965年。1966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及亚足联副主席。 

  据央视《天下足球》为李惠堂做的一期专题介绍: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此说法仍待考证)。

  1979年后的一个凌晨,晚年一直被糖尿病、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折磨的李惠堂,病逝于香港圣德肋撒医院。 

  摘自《看历史》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李惠堂与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下)
傅海澜传
老人相亲角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2李惠堂与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下)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