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天上不了网,就会妨碍工作,影响社交生活,还会令家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可是种种事实证明,如果网络真的停止运行了,结果未必像你想的那么糟。
体验作业惹下众怒
斯坦福大学教师汉考克的专业是研究网络沟通心理,他喜欢给学生布置有切身体验的作业,之后拿到课堂上自由讨论。2008年之前,他让学生们离开网络两天,然后讨论没有网络会对个人生活有何影响。2009年,也就是汉考克休假一年后重返课堂时,他发现事情有了变化,“当我向学生布置类似的‘断网’体验作业时,课堂上抗议声一片。学生们说这个任务既不可能,也不公平”。无奈之下,汉考克取消了这项体验作业,“那还是2009年的时候,不像现在智能手机使用这么普遍,我真不知道如果现在我让他们离开网络,他们会做什么,估计他们会把我告到校长那里”。
随着人类生活与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断网”后的生态问题,比过去更加突出,诸如“网络停摆一天会怎样?”的假设经常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上,情况可能不像你以为的那样可怕。
1995年,世界上不到1%的人口在上网,20年之后的今天,全球有超过35亿人口上网,约占地球上一半的人口。不仅如此,这个数字还在以每秒10人的速度在增长。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的美国人说他们几乎持续不断地使用互联网,73%的人说他们至少每天都在使用。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互联网的生活难以接受。
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多顿说:“如今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每天都能上网,不知道网络是如何深刻地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他们甚至没想过没有网络接口该怎么办。”然而互联网并非不可侵犯,理论上,与互联网的连接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在全球或国家层面被破坏,例如心存恶意的黑客会攻击路由器上的网络脆弱点,用黑客软件让互联网陷入停滞,他们还会关掉主要的域名服务器(互联网的住址名册)也会造成大规模混乱,比如说阻止网页加载信息。
切断联结各大洲的互联网海底电缆也会给互联网造成巨大混乱。这些电缆不大容易遭到黑客攻击,但它们有时会意外地遭到破坏。2008年,身在中东、印度和东南亚的人们先后遭遇三次断网,原因是海底电缆被切断或被人为干预。
一些国家还设置了可以控制该国互联网的“终止按钮”。2011年,中东一部分国家出现局势动荡,埃及政府为了阻止反对派势力的联合行动,切断了该国的互联网,土耳其和伊朗也短暂关闭了互联网络,曾有美国参议员建议在美国本土也创建一个网络开关,以防御其他国家对本国的网络实施袭击。
对于互联网来说,最富有毁灭性的袭击来自太空。一次大型太阳风暴如果恰好吹向地球,会让卫星、电力网络、电脑网络全都失灵。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依格曼说:“恐怖分子做不到的事,太阳风暴只需要几分钟就完成了。”
影响和损失并非很大
当然,多数断网期不会持续很久,美国网络安全专家博格说:“网络服务供应商有网络暂停时的应对计划,以及让线路恢复的后备人员。只不过我们习惯于网络从不间断,以至于相对短暂的扰乱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200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咨询博格一个问题:如果互联网停止,会发生什么事情?博格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电脑网络中断对经济的影响,通过硏究20个公司(他们声称每次断网对他们影响很大)的季度金融报告,以及更多经济数据,发现至少在持续不到四天的断网时间里,断网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断网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例子很多,有数据显示可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过像酒店、航空和证券公司这样的行业只会损失一点,不会遭受很大损失。离开网络几天,只会让人们感觉自己在工作上落后了,如果网络重启,他们会和从前一样工作,网络中断只意味着他们推迟两三天再去做。所以,只需一个周末的时间,经济就会恢复起来”。
在一些情况下,关闭互联网甚至会激发出生产力。在另一项硏究中,博格分析了一家公司断网四小时所发生的情景。员工非但没有无所事事,反而完成平常会放下的工作,比如处理纸质文件,结果公司业务反而得到推动,“开玩笑地说,如果每家公司每月断网几小时,员工会完成自己曾拖延的任务,整个生产力将会大大受益,我觉得整个经济层面也可以实行这样的措施”。
短时间断网(比如一天以内)也不大会给旅行带来多大影响,飞机可以在无网的情况下安全飞行,火车和公交车也可以持续运行。然而,更长时间的断网会对物流产生影响,没有网络,人们的业务合作就会变得困难。依格曼说:“我建议贸易公司应制定一个应对网络中断的替代计划。”
心理影响更为剧烈
事实上,断网的本质是人们大规模沟通的失败,继而对不同阶层人群的心理造成影响。1998年,美国5000万部寻呼机中有90%因卫星故障“罢工”,接下去的几天里,学者多顿访问了洛杉矶250个寻呼机用户,调查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对停机的反应。富裕阶层没有觉得停机是件大事,“对他们来说,这就像一个下雪天,就像工作期间松一口气”。但对很多蓝领工人(比如水暖工、木工)来说,由于靠寻呼机找工作,所以他们有几天处于失业状态,而那些把孩子托付别人照看的单亲妈妈也会陷入焦虑,因为一旦孩子出什么问题,她们无法及时获悉,“显然,人们对断网的反应程度取决于自身社会经济地位”。
多顿还注意到,网络基本是围绕一个目标设立的——“让人与人互相连接”,大家习惯于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在一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们会很焦虑。历史证实了这一点,1975年,纽约的一场大火把电话公司的电线烧毁,曼哈顿300个街区的电话线被切断23天,电话线修好后,研究者访问了其中受影响的190人,结果发现有80%的人说自己想念电话,特别是想念能与朋友和家人沟通的时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说缺少电话让他们感到孤独和不适。
多顿说:“曾有人提出,如果不用互联网,人会变得更善于交际,与朋友和家人联系会更紧密,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很多使用互联网的人比那些不用的人更善于交际。”丹麦学者隆堡也同意这一点,“失去网络连接,会让人们在一些特殊场合更加善于交际,比如逼着同事们当面说话而不是发邮件,但整体上来说,这种经历很可能令人痛苦。如果断网一天,世界不会分崩离析,但对很多人来说,即使就这么—天也是恐怖的。”
摘自《科学画报》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