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点烛光,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
方翔
  “对夏淑琴奶奶和许多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人们来说,战争的伤痛将伴随一生。战争让无数幸福的家庭破碎了,我希望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今天,我们点亮蜡烛,祭奠逝去的同胞;希望这小小的光明,可以照亮黑暗的角落,驱散战争的阴霾,让和平充满人间。”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陆婧娢同学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身旁诵读的这封“和平之信”,让不少参加“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12·13烛光祭”活动的人流下了眼泪。

  80年前,夏淑琴8岁。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夏淑琴一家9口中有7人惨遭日军杀害,只有夏淑琴和妹妹夏淑芸幸免于难。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走上公祭台,一同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一起参加揭幕的还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

  昨天晚上5时30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12·13烛光祭”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内举行。祭场中央的青砖墙上,白色花圈环绕黑色“奠”字;两侧红烛组成紫金花图案,石子路上的满地红烛组成和平的“平”字,2000盏红烛陆续点亮,为死难者致哀。

  “1937年12月,我亲眼看到父亲在难民区被日军抓走杀死,我也被日本人的刺刀刺伤了右腿。经过苦难,我太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说。在一旁的日本灵云寺住持则竹秀南,通过翻译了解了刘民生发言内容之后,不禁鞠了一躬。刘民生发言完毕准备走回座位时,他看到则竹秀南,两人互相鞠躬。这一刻,对于和平的尊重,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美籍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作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成员,他和其他14名同事留守南京,争取促成了非战安全区,保护救助了许多南京市民。在昨天活动中,他的儿子小罗伯特·威尔逊说:“我的父亲是个非常谦逊的人,他帮助了许多人,但他从不期望获得任何形式的赞扬。因为他说这样做是正确的。我们希望南京有持久的和平,以及繁荣的发展。”小罗伯特·威尔逊特别感谢张纯如女士所做的一切,“如果不是张纯如女士,我可能永远不知道父亲的善行,他从未在家提起过这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在仪式上致辞时说,“我们站在祭场,点亮烛光,祭奠死难同胞,缅怀牺牲英烈,感恩国际友人,不为宣扬仇恨,只为表达我们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愿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人人得享和平的美好世界。”自2009年起,该活动已连续9年邀请海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共同悼念遇难同胞,祈祷世界和平。

  特派记者 方翔(本报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双语小记者/新民教育
   第A15版:双语小记者/新民教育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6版:人物·社会/新民环球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要闻
   第A32版:广告
擦清历史镜 走好未来路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
最怀念当年温暖的医患情谊
向榜样汲取精神力量 创造一代人不凡业绩
暗夜亮明灯 星火渐燎原
区域转型产业升级急不得也慢不得
今年第6亿名旅客上午10时产生
点点烛光,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
美联储加息金融市场平稳
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
南市难民区纪念碑上午揭幕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点点烛光,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 2017-12-14 2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