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偏向于赞成加息。他上周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都在研究并探索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其重点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假如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即使使用了各种宏观审慎手段,效果仍是事倍功半。他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抑制银行的冒险行为,特别是不能给予市场利率长期处于低位的预期,防止市场通过过度的冒险行为倒逼央行。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表示不赞成中国跟随美国加息。他分析说,中美加息的依据略有不同,中国主要参考CPI和GDP数据。中国加息上调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我国的利率体系更为复杂。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会直接推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且加息很容易形成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出,中国接下来是否加息要平衡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二是国内去杠杆带来利率水平的抬升。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4%左右,是否收紧货币政策需要掂量效果。他的观点是,中国有自己的定力,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是为了配合美国紧缩政策而决定是否加息。中国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增长状况,考虑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后,采取适当的应对。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