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特殊的考试,就是普陀区残联、普陀区聋人协会与普陀区人民医院共同组织的上海市首次医护人员窗口手语培训考核。普陀区人民医院39名医护工作者通过3个多月的手语培训和此次考核,正式成为普陀区人民医院“助聋门诊”的首批志愿者。
普陀区残联在今年的大调研中了解到,聋人看病难始终是个大问题。为此,普陀区残联与普陀区人民医院联系,推动区聋人协会与该院结对共建,从今年5月起,在该院举办医护人员手语培训班,为开设助聋门诊做准备。
5月24日,手语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医院13个部门、职能科室的导医、医生、护士、社工、志愿者、保安等关键岗位的40名学员利用午休时间坐进了课堂。当普陀区残疾人活动中心主任、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午间新闻手语主持人张丽君讲完课后,大家意犹未尽,拉着她继续请教。有的说出自己曾遇到聋人患者时的“糗事”,有的说过去连蒙带猜往往信息交流不准确,难以帮到聋人。大家都说,学会手语之后能更好地服务聋人,效果太令人期待了。
在之后的三个月中,每次培训都吸引了大家放弃午休前来参加,尽管大家刚刚经过了一上午的高强度工作,教室内的气氛仍然十分热烈。同学们有的看见打错手语互相调侃,有的则在交流自创的各种手势记忆法。课后,大家还抽空观看普陀区残联拍摄的手语教学视频,复习学过的内容。
三个月学下来,普陀区人民医院的导医张凤珠感触很深。在她的岗位上,经常碰到聋人来就医,之前沟通十分费力。最近,情况不一样了。一个周六,她遇到一位聋人阿姨。这天,医院没有手语志愿者,张凤珠看到她正在领药窗口,向里面的医生比划着,一副很着急的样子。张凤珠马上主动走过去,用手语打招呼,问她哪里不舒服。张凤珠本来担心自己刚学手语,手势做得不好,没想到聋人用手语“说”她已经呕吐了几天,现在要拿药,还给她一直竖大拇指表示称赞和感谢。张凤珠意识到,聋人患者看懂了自己的手语,自己也“听”懂了她“说”的话,心里高兴极了!
学以致用,大家的积极性愈发高涨。考试这天,除了一名无法离开工作岗位的医生缺考,其他学员都提前来到了考场。有的医生连午饭都没顾上吃,一直埋头复习,医院党委副书记聂恩珍还给自己临时增加了难度,又在考试前多学了一段“祝大家身体健康、早日康复”的生活用语。
考试中,坐在台下观摩的院领导也是边看边学,兴致盎然。坐在台下打分和观摩的上海市聋协和全市10个区聋协的主席们看到考生们与扮演患者的聋人考官们交流自如,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考试结束后,成绩揭晓,学员们都松了一口气,三个月的努力没白费,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几天前,“助聋门诊”在普陀区人民医院正式揭牌启动,普陀区聋人看病更方便啦!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