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礼物”,戚老师和同事们经常收到,因为他们的学生很特殊,随时随地有可能发生点意外状况。在专门招收特殊学生的松江区辅读学校,帮孩子们清洗满是污物的衣服也是一种日常。
家访遭遇意外状况
开学前一周,戚明月和搭档张玉平在家访中来到了学生多多的家。老师和家长正聊着,多多突然爬上桌子,尖叫着强迫妹妹喝酸奶,过了一会儿,又用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木棒不停敲打桌面。
家长的呵斥没有制止住多多,戚明月一把握住他的手,同时分散他的注意力说:“多多,你看这个毽子是不是更好玩?我们一起玩毽子吧!”多多扔掉了木棒,扭曲的面容放松下来,开心地抓起毽子踢起来。
对于这些患有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脑瘫等各类疾病的特殊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即使是在课堂上,他们也会控制不住地突然随地大小便、大喊大叫,甚至可能伤害自己或同学。
给这些孩子上课,老师们对每一个孩子的特性都得了解,更要有耐心和细心,关注他们的每一点情绪波动,更要不断地伸出手去,把他们往前推、向前拉。
听一声“妈妈”很激动
可可一出生就患有听力缺陷,直到3岁才植入人工耳蜗,耽误了康复时机,所以,入学的时候连“爸爸妈妈”都不会说。来到赵雪梅老师的班级后,通过个训和言语矫正,4个月后,赵雪梅终于听见可可说出了“妈妈”,那一刻,她比第一次听见自己孩子叫“妈妈”还激动。
今年开学,可可进入幼儿园随班就读,每周抽一天回到辅读学校继续进行个训和言语矫正。开学前一天,赵雪梅来到可可家,关照爷爷奶奶检查耳蜗的干燥剂是否备好,告诉可可怎么保护耳朵,教她如何在学校避免受欺负。
克服失落倾注心力
来到特殊学校,体育老师张玉平曾经也有过失落:班上的孩子智力都在40左右,和普通学校的体育老师相比,他的工作显得琐碎许多,不要说培养体育健儿了,就是让大家站整齐,都是件困难的事情。“但看到孩子们围着我,传着皮球,笑得那么开心,我的心是温暖的。”在枯燥乏味的教学中,张玉平又总是被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举止打动,原本揪着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天天与特殊孩子相处,老师的压力也很大,甚至有一名新教师看见学生们天天尖声喊叫、到处疯跑,回到办公室后,情不自禁抱着另一名老师放声大哭。同事抱着她安慰,旁边的老师们都感同身受地流下了眼泪……
张玉平皱着眉头回忆这段往事,说:“我压力大的时候就找家人谈谈心,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也很理解我。我爱人是普校的体育老师,她经常会开导我,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像张老师一样,克服失落感为特殊孩子们倾注身心的特教老师还有许多。
在这个教师节,一些特殊孩子甚至不能清晰地道一声“老师,节日快乐”,然而,老师们知道,孩子们把爱深深地藏在了心里。(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张小小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