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旭光
洋参银耳羹
食材:取百合30克,西洋参片3~5克,天冬10克,银耳20克,莲藕粉、白糖各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银耳洗净以温水浸泡30分钟,加适量清水,慢煎熬至银耳烂熟时,加洋参片、天冬再煮10分钟左右,放白糖,用莲藕粉勾芡即成。每日分2~3次吃完,每日1剂,连吃7~10天。
功效:方中百合味甘,性寒,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合能够增强呼吸道排泄功能,增加肺灌流量和抗组织胺,从而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寒,能补气养阴、宁神益智、清火生津。《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天冬味甘,性寒,能生津润肺、清心除烦,可治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银耳养阴润肺止咳,为药食兼用补虚佳品。藕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润肺止咳、生津安神之功效。
适宜人群: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神经官能症、失眠等;此外,对久咳痰少、痰中带血、舌燥咽干、手足心热、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感冒、痰涎过多,水肿病人不宜食用。
芦根麦冬饮
食材:取鲜芦根30克(或干品15克),麦冬15克。
做法:将芦根、麦冬切碎,加水煎服,每日3次;也可直接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代茶饮。
功效:方中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擅治各类热盛伤阴、咽喉干痛、肺热咳嗽、热淋涩痛之症,对口腔炎、牙周炎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芦根含有薏苡素、蛋白质、天门冬酰胺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脂代谢、保护肝肾的作用;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咽喉不利及心烦失眠,并能护养胃阴,生津润肠。两者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适宜人群:适用于秋季燥热上火所致的口干舌燥、心烦不眠、尿黄便秘、胃热呕吐、咽喉干痛、齿龈出血等症。此外,糖尿病咽干烦渴,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干咳无痰时,选服本方也有一定效果。但虚寒泄泻便溏及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太子参百合汤
食材:取太子参60克,百合30克,罗汉果半个,瘦猪肉500克。
做法:将药材及瘦肉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肉熟烂后适量加盐,即可喝汤吃肉。
功效:方中太子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健脾,养胃,润肺,补气生津之功效。《本草再新》记载:太子参“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含有太子参环肽A和B、棕榈酸、亚油酸、山嵛酸、微量元素锰、氨基酸、多糖等成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可以用于心力衰竭、老年性贫血、糖尿病等老年病的治疗。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罗汉果味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润肺止咳及润肠通便之功效,在治疗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便秘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素有“神仙果”的美誉。猪肉则补脾气、益肠胃、润肌肤。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生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适宜人群: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急慢性咽喉炎、贫血、失眠、干眼症、便秘等患者服用。同时对气虚肺燥引起的咳喘气短、口干渴饮等症也有一定疗效。但感冒、痰多,或体质偏寒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