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寿昌认为,复兴老品牌,是对上海文化的传承需要,也是经济转型的需要。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所所长余明阳为企业支招:“新定位”,就像王老吉做的“怕上火”,云南白药做的高端牙膏,清晰抓住市场需求;“强终端”,一些企业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有品牌就可以了,狂轰滥炸砸广告,实际上首先应把终端做好”; 重创新,不一定要革命性的创新,有时只需小变化就可以了,比如一个工具店专门做针对左撇子的工具,世界有11%的左撇子。他还强调“用外脑”和“成系统”,“打个比喻,郭靖刚开始的对手很弱小,只需会一招亢龙有悔,现在要去华山论剑,一定要学会降龙十八掌,有时老品牌创意很好,但系统中一个细节坏了,就会失败。”
IDEO经过调研后总结了老品牌复苏的四大模式:继承延续,如香港有家店是香港奶茶的创始者,保持30年的原汁原味不变;产品延伸,对已有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品类,如德国的文具品牌万宝龙扩张到不同种类的品牌,包括手表、皮革、眼镜、香水、珠宝等;重新瞄准,把同样的产品、服务提供给不同的客户,如上海家化的佰草集,把传统中药引入化妆品,推广到全球市场;开创新局,开创新的产品种类、服务,满足新的客户,如宝马从诺华集团把MINI买下来以后,打造成小型的奢侈品车,开创了新的门类,吸引了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