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百姓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来借总要还
黛小茜
  借钱消费,古已有之,称为“寅吃卯粮”,这在注重储蓄、量入为出的传统的中国人当中,是要遭到鄙视的。记得十几年前,听长辈们说附近有位主妇,明明家中有稳定的收入,却不知为何,每次发工资后十几天,就开始到处借钱买米、买菜。借得不多,总是50元、100元,过三五天,基本都能还上。可是这样的作风,使得大家对她敬而远之,远远看见,都要绕道走。旁人说起她,也总是一脸的不满,把她当做教育小孩子的负面教材。

  不过,这没过几年,借钱消费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当然,债权人由亲友邻居变成了银行。近几年,银行推出了种种个人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随着整体经济环境趋弱,为了拓展业务,甚至还推出了车牌贷等。只要想得到,没有贷不到。在这个崇尚消费的时代,如果能够用好这些“借来的钱”,确实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甚至是收益。购物时,不需要携带大把现金了,几张信用卡全搞定,便捷又安全;遇到突发事件周转不灵时,也不需要开口向亲友借了,毕竟借钱伤感情;还有些头脑活络的人,充分利用银行的免息期,花银行的钱消费,用自己的钱投资,不亦乐乎;更不用说那些早早贷款买房的人,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就算要“寅吃卯粮”,也要先算算“卯粮”够不够吃才行。否则,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伴随着这些低成本、来得容易的钱,也煽起了人们对物质的无穷的欲望。尤其是那些涉世不深、还款能力不足的年轻人,消费的时候,头脑一热刷卡,不知不觉就买了很多自己根本无法负担的东西,到了还款的时候,却欲哭无泪。常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年轻人办了十几张信用卡,平时大肆消费,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购买奢侈品时眼睛都不眨,还款时以卡养卡,拆东墙补西墙。终于,资金链还是断裂了,银行追债上门,甚至可能起诉他。年迈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入狱,不得不砸锅卖铁甚至卖房为孩子还款。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唏嘘不已。有句古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知道这些奢侈惯了的年轻人,在经历了这样的遭遇之后,还能不能回到勤俭节约的普通生活中去。

  总之,借钱消费时,也要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借钱时要先做好还钱的预案。借用一句台词:出来借,总是要还的。      黛小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服务指南
   第B03版:大势分析
   第B04版:股海淘金
   第B05版:百姓沙龙
   第B06版:投资理念
   第B07版: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先用后还货比三家 算清再借实现梦想
出来借总要还
车价虽跌牌照赚
变危机为良机
一时风光借债易还债难
观念超前生活领先一步
“房奴”
新民晚报百姓沙龙B05出来借总要还 2012-07-14 2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