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展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羊舍造物计划
致敬匠人精神
杨明洁
■ 新手工艺 台屏 中国画的三维解构
■ 板凳上的风景
  ◆杨明洁/文

  羊舍造物计划源自从“手工艺之都”苏州开始的“新手工艺”项目,近两年来,我和我的团队陆续在很多地方考察当地手工艺,大约有二十种,然后尝试将传统的手工艺重新进行设计开发,陆续有近十种传统工艺被重新设计开发成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的产品。

  去年,我曾在设计上海展览上做过一个特别策展单元,名为“愈虚拟,愈真实”,设计了一种有着流动质感的金属网格材料布局洞线,虚拟化的网络装置,反衬与增强了展品真实的品质感。提供观众以互动与思考的空间,思考可预见的未来生活与设计的趋势——愈虚拟、愈真实!

  选择手工艺类别作品的标准

  这场展览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于是今年即将开展的设计上海的主办方便邀请我做一场更大的特别策展单元,我将此命名为“羊舍造物计划”。今年的展览可以说是去年的一个延续。

  整个展览动线分布将以我们考察、采集并设计完成的六种材料与工艺来进行划分,分别为:纸、竹、木、土、丝、金。

  大约是在五年前,一个至今有着131年历史的手工艺品牌——马来西亚的皇家雪兰莪找到我,希望我为他们设计一套以锡为主要材料工艺的产品,于是诞生了“知竹常乐”系列茶具。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关注传统手工艺,一是被其所承载的美学、文化与精湛工艺所吸引,二是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举步不前感到遗憾。两年前,我在有着“手工艺之都”的苏州开始了“新手工艺”项目,陆续走访了很多城市,瑞典、台北、武汉、腾冲、成都等地,最近还去到日本的高冈,与日本的金属手工艺品牌进行合作,设计开发一系列新的产品。

  选择何种手工艺类别,又将诞生出怎样的作品,我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流程或是答案。通常我会深入的去研究某一种手工艺的材料与制作过程,从中去发现这种工艺或是材料的独特之处,然后再与当下的生活方式去产生关联。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反思修正的过程。

  在瑞典,我们考察的是当地的木材加工与木工学校,回来后诞生了“板凳上的风景”系列赤松家具。在苏州,我们与苏州刺绣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中国画的三维解构”屏风系列。

  去年我们考察了云南腾冲。当地有很多不错的手工艺人散落各处,找到他们也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走进他们的院落,满满的堆着材料,手工作坊与生活居所是融为一体的。

  其中的造纸与纸伞两种工艺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在考察的现场,我就勾勒草图开始与手工艺人讨论改造的可能性。在回到上海的几个月中,我们与他们合作尝试了伞面的材料、伞架的结构与形状调整,始终没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很有意思,最后我们的作品并不是一把伞,而是一个系列的落地灯,但是这个系列灯的结构是来源于纸伞。这是一开始我们无法预料到的,而是在反反复复的尝试中获得的。

  我在设计作品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某种传统手工艺的材料、结构与工艺最独特的优势通过设计的手段发挥出来,并且是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而不希望将一种符号化的所谓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目标去实现。

  “愈虚拟,愈真实”与“羊舍造物计划”的联系

  在去年的“愈虚拟,愈真实”展览中,我在展览的前言中描述:“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愈来愈网络化、虚拟化,与此同时对于高品质与真实质感的生活渴望也将越来越强烈,这毫无疑问将是未来生活与设计的趋势。而在这样的趋势下,人将越来越被物化,被技术所奴役?还是物与技术越来越人性化,满足人的真正内心渴求,进一步实现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与价值?”

  这是“愈虚拟,愈真实”装置设计展所要表达,并希望观众思考的!我觉得这将会是两个平行发展的趋势。虚拟的部分不必过多赘述,真实的部分反映的是一个新的消费时代的到来。对于当地文化的关注,对于传统旧物的再利用,是对陷入困境的全球化的反思,也是一种积极的环保态度。

  这次“羊舍造物计划”所呈现的将是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于以上思考所完成的部分作品。

  与其他复兴传统手工艺展览的区别

  复兴传统手工艺的话题与热点,我觉得才刚开了一个头,这是华人寻找身份认同在设计上的一个体现。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们中断了很久。会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的符号转向成熟的内在的过程。有如此多的工艺品类,又有如此多的设计师,每一种结果都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传统手工艺再设计的一个有趣之处,或是魅力所在。这是所有大批量生产的现代产品无法做到的。

  对我自己而言,我更感兴趣的是传统手工艺当中丰富的材料、工艺、结构的处理方式,以及因为某一个时间段某一种生活方式与审美所导致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产品。采用当地的手工艺与材料造物,相对于全球化、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消费,都是一种更为环保,更高品质生活方式与美学的体现。而手工艺人的匠人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弥足珍贵的一种精神。(本文作者为知名工业设计师,德国红点奖、亚洲卓越设计师奖等诸多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奖获得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话题
   第A08版:公告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聚焦·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
   第B04版:家装专版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4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6版:展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如何让珍贵技艺“活在当下”
羊舍造物计划 致敬匠人精神
新民晚报展览/国家艺术杂志C06羊舍造物计划
致敬匠人精神
2016-02-27 2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