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市环保局正和市教委等部门一起研究分不同人群的应急预案,争取在第一时间提示市民。在具体操作上,前一天的晚8时会发出一个应急预案,根据实际变化,再在第二天早上6时出一个修正预案。“之所以第二次时间定在早6时,是因为等到早上七八时的话,就有点晚了,特别是对那些要送孩子去学校的上海双职工来说。”张全说。
11月30日以来,中东部地区再次遭遇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霾污染。“此次雾霾污染似‘锅盖’罩城,污染物累积难以扩散。”张全分析说,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较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具体到5日晚间至6日,大气边界层高度甚至不足300米(平时有1公里多),污染物无法扩散,好像上面有个“锅盖”往下压。
据介绍,目前上海PM2.5的来源约有25%来自工业,25%来自机动车排放,10%来自工地、堆场、道路扬尘等,7%来自电厂,10%来自秸秆燃烧、餐饮、干洗业等生活排放,另有约20%来自区域相互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咬准PM2.5五年降20%的目标不放松。”张全说,目前上海以PM2.5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比较突出,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近60%,“要实现五年PM2.5降20%的目标,至少一半得靠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贡献。根本性的解决还需要加快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张全说,为治霾等大气污染,下一步上海要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完成全市剩余2800余台中小燃煤锅炉和窑炉清洁能源替代,明年全面实现燃煤电厂高效除尘等改造,关停崇明电厂,完成2500项污染企业结构调整。同时,实现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比例达到60%以上,高污染车辆限行范围扩大到外环线,提前实施新车国V标准,2015年全面淘汰黄标车。进一步加强扬尘控制,深化建筑工地、渣土运输、道路保洁防尘管理,建立秸秆禁烧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开展餐饮油烟气高效治理技术试点和推广。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