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
上海爱乐乐团所在的武定西路的家,原为潘氏住宅,位于“静安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这栋砖混结构的楼,始建于1912-1936年,乃古典式花园住宅,2005年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虽说是经过修缮和改建的,但昨日走进这栋颇让人牵念的行政楼,却没有一丝陌生和疏离。“修旧如旧”的改造工程依然保留了老楼记忆中的温润雅致,橘色灯光透过嵌花玻璃有种穿越感,马赛克地坪上的拼花印刻着时光流转,木楼梯扶手上的雕花、爱沙尼亚式柱及正门口那座小喷泉,都被仔细保留、精心修补。
一楼原用来开会的客厅被整修成室内音乐厅,指挥张振山正带着乐手们排练即将在城市剧院演出的“弦乐小夜曲之巅”室内音乐会。为充分利用空间,小型舞台被设计成可移动模式。正式演出时,舞台后的隔离门可全部打开,整个舞台能整体后移,充分利用了客厅和楼梯之间的走廊空间。
据介绍,这个室内音乐厅,包括二楼尚在调试中的视听室,以及这栋行政楼前的草坪,未来都将成为爱乐音乐普及的“阵地”。室内音乐厅会定期举办惠民音乐会,让爱乐人走进爱乐的家,聆听古典。而夏季时节,门口的草坪将举行露天音乐会,以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回馈市民百姓。
声音保真
整个修缮工程中翻新力度最大的当属2号楼,那是在行政楼(主楼 见上圆图)后侧的一栋小楼。和主楼“修旧如旧”不同,2号楼已然变了模样,是截然不同的现代风格。在小楼的二楼,是爱乐人引以为傲的声音保真排练厅,这也是上海唯一能进行交响乐队同期多轨录音的排练厅。
上海爱乐乐团新排练厅修缮项目的声学顾问莫家伟告诉记者,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上海缺少交响乐队录音的场所,且上海爱乐乐团的前身为上海广播乐团,曾为大量的电影作过音乐录音,乐团有悠久的录音历史,所以把乐队录音功能也设计了进去。据悉,现厅内设计有5路固定吊装的话筒,四周也散布32通道话筒插座,甚至厅内的指挥休息室内也可以当作完全隔开的录音小间为独唱、独奏录音服务。
新排练厅的混响频率特性基本平直,音乐明晰度高,有利于指挥“挑错”,也能满足音乐录音要求的“声音清晰、保真,不受外界的干扰”。昨日,指挥张国勇正在这里赶排即将前往福州演出的新年音乐会。他对新排练厅的体验是:“设备先进、音色温暖。”
无论是簇新的模拟仿真排练厅,或是室内音乐厅、视听室,未来都将是爱乐市民的新去处。正如上海爱乐乐团常务副团长孙红所说:“上海爱乐乐团本就是‘生长’在居民区里的乐团,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借着这份得天独厚,将音乐的种子植入人们心中,让更多市民沐浴在音乐的阳光中。”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