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一生写了500多部著作,获得雨果奖7次,星云奖2次,并获得星云奖终身成就大师奖。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海报见上图)、罗宾·威廉姆斯担纲的《机器管家》等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原著小说作者都是阿西莫夫。他最大的贡献,是在1950年出版的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机器人学三大定律”,也出现在2004年同名电影的开头。大意是,机器人必须服从人,不能伤害人,在这样的前题下,尽可能自保。这三大定律,不仅是科幻作品遵循的世界观,也是当今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过程中行业默认的发展观,是“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从阅读教材收入阿西莫夫的作品来看,教材编选者为拓展七年级学生视野,打开了一扇窗。从事初中语文教材编写30多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核心编委戈致中透露,进入课文的科幻小说比较少,只有3家出版社曾经选过3篇。人教版教材中收录了曾获得一次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带上她的眼睛》。先前,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也一直备受各版本语文教材的推崇。《银河帝国》系列小说出版60年来,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类科幻小说入选尚属首次。
教育界此番对于科幻小说的重视不仅限于“文学”,还在于科学幻想对学生大脑思维的开拓。全国科技优秀教师李祯忠认为,科幻小说是文学、科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创新方面,在社会进步方面,三门学科彻底分开学习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心理学家林明崖以人类生理结构分析证实了想象力培养的难度和途径,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储存区,判断区,想象区,一般情况下,前三区运用比较多,“而阅读科幻小说正是利用了想象区。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情感、情绪、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环境文化,这就比较困难,而科学发展创新的成果恰恰是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