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涵盖“放、管、服”及流程再造等四个方面,含金量相当高,其中大部分措施全市领先,多条举措国内首创。其中,为简化流程,“二十条”提出“两个当场办结”的承诺;为更好地提升企业感受度,“二十条”提出“拓展第三方专业机构一站式服务”等措施。
“二十条”带来哪些变化
更开放
“二十条”的第一条就是“支持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籍公民持中国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明创办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未来企业在融资、上市等都享受更多便利。”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吴伟平透露。
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是指由上海市人才部门或浦东新区人才部门等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这条举措在国内属于首创。
更便利
“一照多址”改革,也属自贸区与长宁区在上海市首批试点。措施明确,凡属自贸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管辖的内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设经营范围不超出母体经营范围、且不涉及行政许可的分支机构,仅需办理经营场所备案,无需办理设立登记。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5家企业办理分支机构经营场所备案。上海福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至少要3到4个工作日,现在备案的话可以当场办理。
更高速
记者了解到,“二十条”措施中,“推行‘1+1+2’企业登记办理模式”提出了“两个当场办结”的承诺,即对变更类登记事项当场办结,对使用可选用名称的企业设立登记当场办结,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同时,“食品经营许可与酒类零售许可两证齐发”措施实施后,申请人可一并提交食品经营许可、酒类零售许可的所有材料,递交的材料由16份减少至11份,办证周期由8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经许可后一次领取两证,明显降低了时间成本,实现让数据“多走路”、企业“少跑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