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加快建设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之城,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深入推进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陆方舟代表提到,自贸区建设理应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对于企业办证难、开业难等问题,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接下来要考虑全面覆盖,更好释放改革红利。陈杰代表说,要增强制度供给的创新度。他举了深圳一个创新探索的例子,当地允许企业来办事业单位,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对新经济、新业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李强表示:“在更高起点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一第一动力。”
“我是一名‘老张江男’,已经在张江学习工作了10多年。”王志敏代表来自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他讲了一个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痛点——人才公寓和博士后住不上。王志敏自己刚到上海时就住在博士后公寓,让他有一种家的感觉。可是,现在有的博士后人员从入站到出站都没法入住博士后公寓。建议多建一些此类公寓,或者筹集一些房屋转租给相关人员。“张江是上海的一张科学名片,希望让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张江科学城、融入上海。”
李强回应说,浦东要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需要在许多方面着力深化,比如营造一个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让人才愿意“留下来”。
“草莓姐姐”刘海燕代表当农民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她说,自己以前是做IT的,现在种了1200亩地,也教别人种地。“浦东现有22万亩可以耕种的农田,却只有1.8万人还在种地,这些地是谁在种?怎么管?除了加强生产监管、流通渠道的监管和市场监管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人员的培养。”刘海燕说。“草莓姐姐”的发言得到了李强的“点赞”。他说,很高兴听到有代表关注上海的农业,农村的民生也要关心。
医疗卫生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上海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超1000万人,可是老百姓健康有问题却很少想到找家庭医生。能不能开设家庭医生诊所?”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侯进对如何健全家庭医生制度提出了建议。
全团审议气氛热烈,代表们争相“抢话筒”。在三个小时的审议中,20位代表先后发言。吴坚、金永红、张立新、德甄等代表就生态环境治理、保障民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李强边听边记,不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与代表讨论互动。在听到金永红代表说“要重视市民心理健康,要提高心理健康的专业化水平”时,他表示赞同:要重视培育新业态、打造绿生态、涵养好心态,用良好的“三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强最后强调,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方方面面。他举例说,岳阳路秋天落叶不扫,艺术家还搞了落叶文化展,就有市民感受到了这种生活中的美。这说明群众对民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李强表示,我们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每年抓一些具体项目,一件一件推进落实。老百姓对城市是否安全、有序、干净,感受往往更直接。要守牢底线、补好短板、夯实基础,通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本报记者 邵宁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