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简言之就是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约一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了实物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在制造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也进入加速新时期,出现了系统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新模式,但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整体服务化水平较全球制造业企业,仍有较大的不足和追赶空间。上海的制造业企业正在这一领域发力。上海迪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弈介绍说:“我们现在主要是在公共安全领域做信息化服务,原来自己开发的软件、交换机都是做好了给用户去用,随着用户提出了很多个性化需求,潜移默化使企业慢慢走向了服务型的转变,结合我们的技术去定制。”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到10%。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不可或缺。去年,市经信委先行进行研究,对标国际趋势,结合上海现状,初步形成了服务型制造的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体系由“服务规模、服务投入、服务贡献、服务能力和服务发展”五大效能指标,“服务收入、服务投入”两个关键指标以及“服务化率”指标等共同组成,这些指标将共同反映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发展水平。上海计划从2018年开始试行服务型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并争取与相关省市共同开展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