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电商消费飞速发展,快递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市民消费重要帮手,也成为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快递末端投递依然存在寄递渠道的“堵点”和行业提质的“痛点”。外省市的实践证明,在住宅小区设置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能有效缓解投递“最后一公里”难题,保障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寄递,更好地发挥邮政快递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这一举措在上海已具备一定的规划基础、政策依据以及体系优势。为解决市民寄件难、收件难和电商、邮政快递企业投递难等问题,提高邮政快递业服务效率和质量,抓紧制定《推进上海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设置法规》。
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盼畅通无阻
时下,上海街头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的现象较为突出。盲道上随处可见电线杆、变压器、交通指示牌、汽车和非机动车停放、摆摊设点等现象。据调研,本市主要干道上的盲道被占用率超过四成。盲道形同虚设,反而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不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议加快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立法。同时,有关部门应对本市无障碍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排摸,对占据盲道的电线杆、指示牌等市政设施进行清理;对占据盲道的摊、亭、棚进行整治;鼓励群众举报占据盲道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尽快让无障碍设施畅通无阻,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让地产农产品满足“舌尖乡愁”
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其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培育优质品牌农产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也是丰富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建议搭建农业生产端、市场、消费端深度融合互动的平台,助力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拓展,实现优质优价,满足市民需求。希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新尝试,努力提高地产农产品在市民心中认知度和美誉度,使其真正成为舌尖上的“乡愁与回味”。
建立健康产业示范园区
健康产业是在消费升级和信息技术条件下,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生产和提供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总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形式。上海民营经济应在促进上海健康服务业和健康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上有所作为,在培育和壮大健康能级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上进行示范。
建议在上海市郊建立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利用较强的政策优势,成为上海医疗产业特区,包括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承接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政策外溢优势,以及具有开展高端医疗服务发展的特殊政策优势,吸引国内知名民企来园区投资。
长三角共建创意城市协同机制
目前,长三角的三个重要城市上海,杭州,苏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近年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以创意城市为协同引领的长三角城市可以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可以提升长三角区域竞争力。
建议设立一个长三角城市共享合作的国际公共推广平台,要发挥上海创意设计具有国际视野、海外资源丰富、贸易成熟、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优势,共同组团参加全球各地的创意产品文化交流活动、创意设计消费品展览展示及商贸活动,从而扩大中国创意设计产品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电影产业与浙江联动发展
近年来,浙江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形成密集影视拍摄基地和以杭州为龙头的影视制作体系,成为重要的影视企业注册地和生产地。
上海要贯彻落实“文创50条”,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面临诸多挑战和瓶颈。建议上海电影主管部门重视加强与浙江的电影发展规划对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共生共荣。可以规划为影视拍摄生产在浙江,充分利用摄制成本低廉的优势;影视研发后期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人才技术优势;影视与国际对接包括影视教育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优势。
本报记者 姚丽萍 邵宁 范洁 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 整理
本报记者 刘歆 张龙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