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推广新技术
“办法就在那个‘集装箱’里。”村民们指着河里的盒装设备,笑着说,“那里有‘宝贝’,生活污水流进去,再排出来,就清亮清亮的了,河道里的水自然也好多了。”
崇明区农村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吴育君介绍,箱内核心技术是生物膜处理。通过生物菌,将流进来的水中污物全部“吃掉”,直至水变清。而通过远程监控系统,也能知道什么时候需添加生物菌,一般半年左右加一次即可,一个“集装箱”能处理几十户到几百户生活污水。
这项高效实用的新技术,成功安装并非一帆风顺。吴育君说,治理中小河道时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是河道污染源之一,就准备装这样的箱子。但一开始,大家受传统生活习惯等影响,不理解、不同意。他们没有强行安装,而是准备了三套材料,广泛、耐心宣传,让部分村民因地制宜地先安装,再用明显效果吸引其他人迅速跟进,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渐被村民接受,并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标配。
污水处理全覆盖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6年,崇明区23.2万户农户中,仅4万户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于迎来快速发展。到今年底,计划实施完成19.2万户。
全市其他郊区也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纳管处理,将离市政污水管网2公里范围内,并具备纳管条件的农户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另一种是分散处理,对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远,不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敷设管道连通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步入快车道。全市将结合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创建、消除劣五类水体等任务,继续推进3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至2020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以上。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更是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目标。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