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猎杀网”
全球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作战自然也无法回避城市环境。在叙利亚,大马士革、阿勒颇、代尔祖尔等城巷战都有普遍的狙击活动,成为交战双方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由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密布,杀伤性武器的穿透、爆炸和冲击效应显著下降,这让狙击手能安全地隐蔽渗透,令敌方防线“漏洞百出”。2016年7月,西方暗助的叙反对派武装“征服军”猛攻阿勒颇西南部的拉莫施燃料库,守卫燃料库的是支持叙政府军的黎巴嫩真主党拉德万营,这是由大批狙击手或神枪手组成的特殊部队,他们从不与敌人硬拼,而是利用燃料库所处的丘陵地形,构筑地下隧道及专为限制敌人运动的陷阱,在一个个废墟间穿梭跳跃,让敌人犹如“破裤子缠腿”,整整打了一周,“征服军”仅撕开一处宽约2.4公里的缺口,却无法继续突进,自身死伤1500人。
相比野外,城市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狙击手长期生存提供了条件,不仅水电、食品、道路、医院等能提供比野战条件下更多的支持,光民用通信网就能解决狙击手的通信难题。2018年东古塔巷战里,叙政府军因反对派控制大量平民作为“人盾”,不得不限制重武器使用,投入大量狙击手实施拔点夺控作战,这些“幽灵武士”相互配合,利用当地残存的基础设施保持联系,并相互通报前进补给点,形成可观的“隐形猎杀网”。当然,由于城市的道路、墙体、透空的天空等都没有统一的色调,狙击手在城市中渗透就缺少可靠的通用伪装服,为此叙军狙击手往往选择夜间渗透到位,第二天持续作战,待到夜间再撤离。
选择阵地的苦恼
因为城市建筑物遮挡视线,狙击手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棘手的是他们选好的潜伏点,却因敌方巡逻队意外经过而暴露,这时传统的双人狙击小组无论在人数和火力上都会吃大亏,所以城市作战的狙击手一般是五人编制,除了狙击手与观察员外,还包含机枪手、步枪手、火箭筒手等附属战斗员,确保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叙利亚城市巷战中,选择狙击阵地既要保证高度优势,能看得远,又要确保对楼底的警戒,防止敌方渗透。楼顶似乎是不错的狙击位置,但也容易被敌无人机发现或迫击炮杀伤。若选择屋内,由于楼房窗户开口方向单一,也易被敌人包抄。把枪管伸出建筑物外墙,容易暴露枪管,把枪管放在建筑物内,容易产生巨大回声,暴露建筑物位置。城市阵地选择就是那么令人纠结。
用科技猎杀“猎手”
要说狙击手在城里最怕什么,若是过去,那是“改行”的大杀器,如俄制ZSU-23-4四管自行高炮,这种直瞄武器能对可疑位置实施毁灭性的“拆房行动”。现在,狙击手恐怕更担心各种高科技探测器,让自己无所遁形。
有经验的狙击手都明白,利用周边建筑物的反射声,特别是射击方向侧后方高大建筑物的反射,会将敌人注意力吸引到错误方向。实验证明,如果狙击手不进行反射欺骗,只要在同一位置打出第二发弹,敌人凭借听力,就有80%概率将位置锁定在半径30米范围内,ZSU-23-4自行高炮只需几秒钟就能用200发23毫米炮弹倾泻到整个区域。如果用好建筑物反射回声,狙击手在同一位置断续射击十多次,也不会被发现。可是这一套路面对新式声定位仪就要“破功”了,中国某研究所曾推出一款声控装备,通过接收并测量狙击步枪的膛口激波和弹丸飞行产生的冲击波来实现快速定位,能够克服敌人的回声干扰。不过,声定位仪只有敌人开枪才能定位,而且多数产品的探测角度误差达3-5度,距离误差50-100米,只能概略定位,需要大量火力才能压制敌方狙击手。
如今,崭新的激光探测仪也加入反狙击行列。它用激光器散射激光束,当光束照射到敌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时,由于其反射激光的能力比周围背景的反射能力强,因此被摄像机捕捉到。有了激光探测仪,反狙击手只要用假目标吸引敌方狙击手注意,一旦用瞄准镜观察,放在假目标附近的探测仪就能在数秒内锁定闪烁的光点,发现隐藏的狙击手。 龚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