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到100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简称“进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从11月5日至10日的这6天里,全世界的眼光将汇聚在这里。我们必须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落实到办展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上,努力把进博会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投向365天里,将其中涉及到大量工作要想深想透、未雨绸缪。
在刚刚过去的倒计时100天系列活动中,不仅公布了进博会的标识和吉祥物,而且在誓师大会上,各方都表达了全情投入、精益求精的自信和决心:全情投入,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精益求精,用细节展现上海追求卓越的特殊品质和城市形象。如果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世界隆重展示了一个开放的中国,并大大促进了上海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性聚集和全方位提升;那么进博会不仅对上海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非常巨大,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拉动,间接影响不可估量,更将传递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进口博览会搭建了“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促进平台,在6天的正式展会之外,继续推进展示、交易、服务一体化,主要包括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专业贸易平台、国别商品中心等,让参展商、采购商在这个平台上精准对接,互利共赢,提供优质专业高效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通过平台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商品、服务、技术顺利进入中国市场,放大其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
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在上个月举行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各成员国发出参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邀请;这两天,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晤期间又提到,我们将继续敞开大门搞建设,继续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正如习主席所说,“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进博会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中国将把进博会打造成全球包容、开放合作、互惠发展的新型国际公共平台,让世界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力量。中国企业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提升创新能力,为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同时,也将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上海增添更多活力。无论对于上海,还是对于中国,这都是“不一般”的机遇。
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作为东道主,上海一方面需要在筹办展会的方方面面体现出追求卓越、讲求品质的“上海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当借这个特殊的机会,努力让城市形象、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再上台阶。期待有一天,当全世界谈起上海,就会联想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