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上海总部+六大基地
爱登堡电梯集团董事长李绥是浙江人。1981年考上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的前身),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教书,上世纪九十年代,李绥辞职下海,创办爱登堡电梯。“当时看到在中国使用的电梯控制水平低,有技术改良的空间,市场潜力蛮大,我对自己的能力也是蛮自信的,觉得可以做一番事。”一介书生白手起家。
从一开始,李绥就专注做电梯的核心控制部件。有了点积蓄,1997年,在闵行区梅陇买地盖工厂;随着公司的发展,旧厂房容量不够了,2000年,搬迁到浦江镇,盖了更大的厂房;2005年,公司再次扩建。
除了上海总部不断扩建外,爱登堡电梯还建造了六大基地,包括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苏公司、华中地区的湖北公司、华北地区的天津公司、西北地区的新疆公司、西南地区的贵州公司,还有一个是位于德国的基地,李绥说这里是高端部件和高端整机制造基地。形成了以上海总部为集团的研发、营销和培训中心,六大基地为生产制造基地的格局。
经过21年的发展,爱登堡已经成为一家有规模、有品牌影响力的电梯公司。在电梯安全、节能及售后服务方面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李绥说,爱登堡是中国电梯行业第一个获得电梯能效A级认证的企业,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100多项国内外高科技含量的专利技术,公司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从2005年世博会建设开始,是为世博建设指挥中心、行政中心、安保中心和媒体中心办公大楼供货的唯一电梯品牌。主要产品除了在中国销售外,还销往欧洲、澳洲、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王牌:安全+节能+智慧
安全、节能和智慧是爱登堡的三张王牌。21年来,爱登堡电梯没有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李绥说,其他公司承诺的是“按照规范操作,不出事故”,爱登堡承诺的是“即使是不规范操作也保证安全”,就是错误操作也可以保证安全。
爱登堡售出的每台电梯都带有一个SIM卡,电梯运行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传递给维保人员和爱登堡总部,任何异常情况都在监控之下。不管电梯在国内还是国外,数据都实时传递。从一开始的年销售100台到现在2万台,爱登堡所有售出的电梯都在监控之中。
一般电梯上下行都耗能,而爱登堡电梯,把下行的动能、势能转化为电能。李绥算了笔账:按电梯自重1000公斤,共28层28站,每天运行1000次,每年使用360天,每度电价格1元计算,一台电梯一年可节省电费5408元。
爱登堡还创建了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节能环保楼宇设备产业园。2010年,爱登堡打算造一个高速电梯实验塔,“和政府部门沟通后,他们觉得不如造实验楼,既可以获得实验数据也可以把楼利用起来。”李绥说,于是造了现在的21层爱登堡大楼,这里是新兴技术孵化器,近100家微小型科技企业在这里孵化。制造电梯、维修电梯的技术工人缺乏,爱登堡还建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仅为自己也为整个电梯行业培养人才。
超越:产品+服务
这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落,电梯制造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评价当前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困难“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李绥深表赞同。他说,“希望国人在选购商品的时候,学会看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而不是单纯地看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爱登堡的质量不输国际高端产品,我对爱登堡的质量、对上海质量有信心。把产品做好,把售后服务做好,一定能超越国外品牌。”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