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依然由王健与老朋友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完成,观众席里既有王健的父母,也有作曲家陈其钢、谭盾等好友。随着交响乐团拉出 “生日快乐”歌,王健两岁多的小女儿捧着花束软萌地跑上台,给爸爸的精彩演奏送上最纯真的祝福。音乐会以安可曲目阿根廷爵士乐大师皮亚佐拉的《遗忘》收尾。王健说:“曲名是《遗忘》,但曲中的涵义,却是永不要遗忘那逝去的美好纯真的时光。”
昨晚,王健选择了中外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作曲家的作品:陈其钢《逝去的时光》,维拉·罗伯斯《巴西巴赫风第1号与第5号》两首作品,加上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为上半场唯一曲目,《逝去的时光》承载着作曲家陈其钢所追寻的那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光,作品选用中国古曲《梅花三弄》的旋律,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技法,细腻精致,纯熟高超的技巧让音乐的发展流畅而感人。早在1999年,王健就演绎过这部作品,近20年过去,尤其是成为父亲后,王健对这部作品有了更为丰富的领悟:“不像年轻时那样去揣摩、体会曲子中的内涵,很多情感表现更为直截了当。”
《巴西巴赫风第1号与第5号》两首作品,不同于人们印象中巴西音乐的热情如火,而是将这充沛的情感蕴藏在更为深情的曲调中。作曲家维拉·罗伯斯是巴西近代最知名的作曲家,这两首作品专为大提琴而作,充分地发挥了大提琴的音色特点,王健的演奏将这份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王健特别珍惜和喜爱的曲目。大提琴在最初并不是一件独奏乐器,在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时代,它基本上只是一件伴奏乐器,海顿的乐团里有一位优秀的大提琴手,他的存在使得海顿认识到大提琴可以作为一件独奏乐器出现在听众面前。这首协奏曲具有典型的海顿气质,阳光、朝气,尤其是以快速、辉煌出名的第三乐章,让人感受到信心和希望。王健说:“我想用这首曲目提醒自己——到了50岁,也还要有年轻的心态。”
音乐会结束时,余隆代表上海交响乐团,向这位一路与上交并肩前行的王健送上最诚挚的生日祝福。他说:“今天能够称得上世界级音乐家的并不多,但王健绝对够此资格。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大家都在纪念4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就,文化和艺术上的飞跃同样不应该被我们忽略。从1978年到现在,全世界正是通过像王健这样的一批音乐家,了解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文化。”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