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学城/未名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春日感悟
周海琼
  一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校园里的小径两旁草坪上的颜色开始苍翠葱郁起来,就像墨绿毡毯,一脚踩上去,感觉软乎乎的,柔软得让我想起了唐代韩愈诗中“浅草没蹄”的妙处来。小径上,我正与苏北远方的家人通着电话,奶奶平淡地和我聊着家常,重复着叮嘱牵挂,在快挂断时,奶奶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后院你种的樱桃树开花了。”

  二 

  每年开春,幼时的我对种树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我总会激情十足地扛上植树的工具四处选址、挖坑、添肥,然后种上我精心选来的树苗。苏北故乡的土地在当时的我看来似乎充满了魔力,一场春雨过后大地迅速变了装,更为重要的是我能在一片绿色地毯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树苗,不过我种得最多的还是樱桃、桃子和苹果等这类果树。对于一个馋嘴的孩童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些酸甜的水果更有诱惑力了。 

  我一直相信,只要是你用心关注过或亲近过的东西,不管是人还是物,你一定会对此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会懂得更加珍惜。在我亲手种下的所有树中,生长在前院我窗前的那棵樱桃树对于我来说有着最难割舍和诉说的感情。无数个春日,我和它一起见证着它的花开花落、叶生果红,我在树下背着古诗,英语,享受着和煦的春风,向它诉说我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但很多时候,越是在乎的东西,越是容易失去。去年寒假,一个飘着小雪的日子,父亲不顾我的再三反对最终还是挥着斧头砍倒了它,借口是中看不中用,果实效益不高。记得在那天的日记里,我失落而无奈地写道:窗前的樱桃树,梦中在摇曳/陪伴我10多个年头,还是被砍了/花朵阻止不了功利,距离疏离亲情/原来,我已过了那个季节,成为了家的客人/现在,窗前一片敞亮,但也是一片空白……去年寒假,我孤身一人溜达到后院,幼时我种下的桃树多数已自然枯死,樱桃树也只剩下了最后一棵孤零零地呆在西南角,唯独几棵苹果树依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主干也已经很粗壮了。的确,我早己过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季节,对于故乡的家来说,多年求学在外的我,现在的身份更多的是个客人,很多时候我想忘记,甚至想掩盖这个事实,但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人恋故乡,树依旧土,人与树又有何异?回看当下时势,单纯孤芳的樱桃树越来越少,而功利世故的苹果树却大行其道。渐渐地,有些记忆开始模糊,有些道理却开始清晰。那一年,当我亲手在窗前种下那棵樱桃树的幼苗时,我犹记得我正摇头晃脑地背着课本上苏轼的那首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 

  布谷轻啼,惠风和畅,春的降临意味着生命的新生;墓草新绿,纸幡招展,春的时节里又有着最悲怆的忧伤。三年前的清明,我和父亲叔叔等一行数人前往郊野扫墓、祭祖,犹记得走过一片片碧绿的麦田,绿毯似的田野中,隐现出几个隆起的坟丘,经父辈们的指引和辨认,我便虔诚地认定这里葬着我的先祖,站在坟前的那一刻,鞠躬,跪拜,每一个动作都表达了我们这些后人心中的悲怆与缅怀思念之情。 

  祭祖归家后,妈妈和奶奶正在厨房忙碌地做着荠菜窝团。已被蒸烂捣碎的荠菜、艾蒿在藤制小篮中堆放着,合着早已准备和好的杂面粉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案几上堆叠着一笼已出炉的菜窝窝,随手拿起一个尝了尝,香软滑嫩,清香可口,对于一个素来不爱菜包、馅饼的我来说,家人做的窝团有着超乎寻常的味道和吸引力。窗外又开始飘起了蒙蒙细雨,厨房里蒸气弥漫,清香飘荡,温馨而美好……现在细细回想起来,这是我在家陪亲人过的最后一个清明节了,那一季的清明雨落过后,我姗姗走进久违的都市,开启了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那些春天里原本熟悉但如今却飘渺的身影,正在我生命的最深处,一圈一圈地,涟漪着记忆无垠的梦境。

  四 

  如今久居南方城区闹市,习于晨钟暮鼓的书院生活,现实里面对的春天却更多的是头顶灰白模糊的天空,远望雾霾飞扬的街道,巷口处除了三三两两的摊贩,更多的只是行人车流匆匆而过。柳绿桃红、草长莺飞,更多时候只存在于被灯红酒绿的都市所遗忘的地方。初涨的春水,除了婉转地流淌在古诗和梦境里,又有谁能再亲手捧起一汪轻轻地将自己的双眸濯洗?一院春色、一间茅舍,一杯清茶,一份静谧,此乃春日最美的绝景和意境。而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向我奔来,不仅仅是乍暖还寒的恼人,更不仅仅是身上越穿越清凉的衣裳,它应有“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诗意变换,应有世间万物重获新生的激动情怀,应有被淋湿的天空中氤氲的悲愁和思念,更有亲近自然,荡涤浊气,寻找萦绕于心的诗意的无尽激情和渴望。 

  五 

  最爱《春之怀古》一文中作者提及过的那一个关于春天名字来历的小故事:在《尚书》《诗经》出现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个小虫在噬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病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服,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声量来为这个季节命名———“春”。春的魅力在于它多姿多彩,在于天地间的所有生命都能拥有自己对于这个季候独特的体验,或惊奇,或缠绵,或激越,或陶醉,天地万物都按自己的方式释放着潜伏了一冬的力量,赶赴了一场灵魂的盛宴,受到了一次洗涤净化。 

  想想我们青青的校园,一个又一个正青春的莘莘学子,夜以继日用知识的花朵,精心地编织着学术、科研的花环,不也是为了去赶赴那一场风花雪月新春的盛宴吗? 

  (作者周海琼来自上海金融学院,90后的文艺女生。在她的生活里处处弥漫着女孩的细腻心思。她看到的春日校园里莘莘学子们也正在赶赴那场万物的盛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辩论会/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2版:网上游/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未名园
   第14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畅聊吧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春色满园
校园春日感悟
写在春日的诗篇
春风里
征稿启事
大学生版大学城/未名园13校园春日感悟 2014-03-26 2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