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性格吗?”他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种需要回答记者提问的生活,他一点也不习惯。最后是他路过的同学、物理系二年级博士生赵方圆帮他解了围:“靠谱!”
“在科研中,仰志斌给我的印象就是专注。他会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好,不会先做一下那件事,又顾及一下另一件事;生活中,他绝对的人品好!”赵方圆笑着说。
但有一些问题,仰志斌却回答得不假思索,比如“你觉得自己是学霸吗?”他坚决否认,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大家其实差不多的”。对于自己获得的不俗成绩,他说:“至多就是我比较专注吧。一个人的注意力也是一种资源,当事情很多时,我不急躁,也不会分散注意力,而是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做好。”
从华东理工大学的应用物理到复旦大学的高分子化学,他觉得“本科4年学的都是课本理论知识,没有进过实验室,是一种遗憾。”为了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过科研生活,他决定试一试。如今,他已经可以笃定地说:“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我喜欢的。”
从决定尝试到最终的笃定,其间的挣扎与彷徨,仰志斌也经历过——尽管他从不提及。他会默默地给自己写一些话,比如“圣人有云:先做最该做的事,再做最想做的事。然为之,何其难!”比如“重复让人踏实,新鲜反而让人无感。”
还有一些可爱的留言,比如“以前学习困了,睡觉;现在学习困了,喝杯咖啡,继续!”又如“最近有点懒么,要勤奋点了”……
除了“学霸”,仰志斌还可以被很多其他的定语修饰:谦逊、平和、刻苦、顺其自然——这些可能才是“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的原因。如果一定还要为以上这些品质找个缘故,也许,无它,唯专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