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名片
白岩松 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
上周六,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以“二十年,我们的时代”为主题作演讲。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年,白岩松在银幕前留下的形象向来是沉稳、严肃、深刻的。站在众多青年学子面前的白岩松,一身休闲便装,深刻依旧,睿智依旧,话语间却多了几分率性与幽默。他用一种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了成功、人生。
当今中国,社会呈现出“AB面共存的状态”——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卷首写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那样,人们既可以看到有人贪小便宜,也能看到有人守着旁人遗失的财物苦等三小时。白岩松说,在伦敦奥运会时,他发现了一句英文“Keep calm and carry on”,译为“保持冷静,继续前行”。“这是二战时,英国人印刷的抗战海报。但我想把八个字送给大学生。这或许是当下中国最需要的东西。”
“微”信息寿命很短
创作总要经历3个过程——起于感触,经过追寻,最终实现表达。但白岩松说,在140字的时代,很多人感触完了就立即表达,丢掉了中间追寻的过程。他援引电影《辛德勒名单》为例:“导演斯皮尔伯格买下这部电影的剧本之后放置了10年——他没有感触完了就去表达,这10年就是追寻。于是十年之后我们看到他拿出了如此伟大的电影。”
正因为如此,白岩松很少会用微信和微博。“如果是足够有价值的消息,无论怎样弯弯绕绕,最后一定会传递到我这里来。微信和微博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感触完了就表达,没有追寻的过程,寿命很短。”所以白岩松一直用感受、追寻、表达这三个词来衡量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避免陷入快速拥有感触、急于去表达的状态,而要去想自己有没有中间这段追寻的过程。
该如何解读“追寻”?白岩松以采访为例解释道:“采访前记者往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准备工作要做到什么地步?要准备到,你不仅对这个人的基本生平经历已有了了解,并且已经大概能把握住——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对方可能会有怎样回答。到了这个时候,你才能站在他的面前,开始颤颤巍巍地提问。”
失败是另外一种成功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一位外国记者向伦敦奥组委提问,如何做到“激励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负责人回答道,奥运会不仅能教会年轻人如何去赢,更教会他们如何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白岩松说,足球场上有中国少见的挫折教育。就像他上大学时第一次哭,就是因为输了球。当时,他组建的班级球队,打遍学校无敌手。没想到,在一次比赛中,这支球队竟输给学校里最弱的一支球队。赛后,白岩松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班里同学纷纷安慰。“多年后,我已忘记了许多场胜利的比赛,却唯独对这场失败、对当时同学们的鼓舞记忆犹新。所以,暂时的失败才是一种财富。”
没有失败,就不会去思考自己的局限在哪里、如何才能突破。“不幸福感不是由自己缺什么而造成的,而是因为看到别人有什么而自己却没有。当你面临失败的时候,就会学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会寻找第二个答案
白岩松初二时,他的舅舅每天都会给他布置一道平面几何题,并且事先把最容易找到的一条辅助线画出来,要求白岩松去找其他辅助线来解题。很多年后,当别人说:“白岩松的思维方式好像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时,他突然想起初二的这个几何游戏。“正是在这样的游戏中,我适应了什么事情都不只有一个答案;明白了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最简单的,寻找第二个、第三个答案的过程更难,但是寻找完了你会更幸福。我也意识到很多人都满足于寻找到第一个答案就完事了,但是往往第一个答案是老生常谈的,因为你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
“一个人的工资水平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人要从年轻的时候就确立一个概念,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白岩松鼓励青年学子,要找到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和个人价值,往往就体现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存在于第二第三、乃至更多个答案里。”
把“意义”藏进过程里
请问“意义有意义吗”?演讲中,白岩松抛出这个“哲学问题”。
白岩松从音乐谈起:“很多中国人都不听古典音乐,都答说‘听不懂’。‘懂’很重要吗?我1985年上大学的时候,广东一个哥们儿带来一盘《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磁带。那磁带好,长长的文字注释,把每一段说什么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是看完了,也懂了,懂了之后却再也不听《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听不成了。你只要一听到那个旋律,就会开始想,哦,这里讲的是封建势力,那里讲的是……”
所以在白岩松看来,“意义没有什么意义,意义都在过程和细节里”。音乐与美术的形式背后代表了什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到或看到它的一瞬间心底里涌现出的感受。白岩松说,1995年的冬天他永远也忘不了。当时他正在准备采访几位学界泰斗,这时,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突然响起,那乐声的一个转折,瞬间就打进他的心里,白岩松忽然嚎啕痛哭。
“当意义存在的时候,意义消失了。”白岩松以一贯的严肃与深刻探讨着这个带几分哲学色彩的命题。“音乐里有错综复杂的感受。当文字结束的时候,音乐才开始。”对意义的过度追求,会阻碍着普通人去接近这项“高雅”艺术,也阻碍着人们去从各种小事里获得乐趣。所以,白岩松说,“我特别期待更多的中国的年轻人拥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不再是用意义去解读意义,而是把意义藏在过程里。”
用好奇心来面对未知
推动人类进步的,是好奇,白岩松说。
对白岩松稍有些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足球爱好者,但近来却迷上了长跑。很多人都会说,长跑贵在坚持,但这条规矩却并不适用于白岩松。“人常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却觉得坚持往往会导致失败。‘坚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主观上已经撑不下去了,只是在为了坚持而坚持,已经不再能从过程里收获乐趣。对我来说,长跑中的坚持只是其中特定的几个点。在第几千米的时候,觉得累了、到了一个生理极限,坚持着跑上十几二十米,突破它,就又是一段轻松而富有乐趣的旅途。”
白岩松将这句话送给年轻人——请用好奇来面对一切未知,而不是用恐惧或是其他情绪。“我看到很多抱怨者早已对生活失去了好奇,没有勇气面对等待。我经常说人生就是磨炼自己,准备好一切。老天爷这辈子会敲你好几次门,只要你准备好了,老天爷敲门你赶紧开门。”
不过,等待有时候可能很漫长。在漫长的等待里,有人用好奇填补空白,有人用恐惧填补空白;有人过得有声有色,有人过得度日如年。“社会和人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那么多好事,也没那么多坏事,大部分都是平淡的事。许多人把平淡事变成了好事,许多人把平淡事变成了坏事。差别就出来了。”在白岩松看来,生活的平淡正如一盏粗茶、一两淡饭,舌尖滋味相同,心间真意却各不相同。“多一分好奇,埋藏在平淡下的瑰丽便会开始显山露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