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陈雪灵通过自主招生被复旦大学预录取后,考入翻译系(英汉双语翻译方向)专业。虽然在四年中,她既没有考过英语口译证书,也没有参加过英语竞赛,但陈雪灵却以优秀的专业能力,当选为2014年复旦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什么是提升英语尤其是口语能力的“法宝”?在陈雪灵看来,专业出身固然好,但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及海外的学习经历,可能是练就“口语达人”的秘笈。我们不妨跟着陈雪灵大学四年学习的心路历程,一起来搭乘“英语口语直通车”。
Step one 大一
练听力
“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陈雪灵坦言,初高中的学习以应试为主,并不考口语。“刚上大学的英语课时,特别紧张,不敢开口。”于是,在寝室时,她就会想一个话题,用英语“自言自语”。
听听力也有助于口语提升。大一进去的第一个月里,她每天都坚持练习英语新闻的听力练习,听懂文章内容,就速记下新闻播报里的话。“一开始,听不懂,也跟不上。听到后来,耳朵都听疼了。突然某一天某一瞬间就开窍了。”陈雪灵说,其实,听力和口语有着密切联系,听的时候总情不自禁地会模仿。“所谓的语感,就是用你常读和常听标准,地道地来表达自己。”
Step two 大二
学概括
陈雪灵说,听一篇文章最好先听一遍然后停下来,用英语或者中文先概括地说一下听的内容,中文锻炼的是翻译能力,英文复述则是训练英文的思维、发音等。英语的翻译概括,其实是陈雪灵大二一门课程的考试要求。“口译,就是要从外语的演讲和发言中迅速拎到要点。这也能提升自己的概括归纳能力、理解能力。”
“翻译概括训练,千万不要因小失大。”陈雪灵说,训练初期,时常会因为记住文章的时间、细节,而错过很重要的信息,一句话里关键的动词和名词可能更为重要,能帮助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陈雪灵建议,口语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从听力入手,听第一遍概括意思;听第二遍尝试能不能用更细致的语言表达,不管是同种语言还是异种语言;听第三遍看是不是每句话都能跟读。“有时候,一开始可能并不明白文章意思,只是‘描音’。时间充裕还可以做听写。最好听的素材是有正确原文的,这样可以在事后纠错,这样还能积累词汇量,对听力、口语都有帮助。”
Step three 大三
去实习
12345上海市民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就向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招募了几名志愿者,陈雪灵同学也是其中一员。若有定居在上海的或者来上海旅游的外国人来电咨询,话务员就会把这几位志愿者接入电话之中,进行三方翻译。这样的工作持续了近四个月。之后,她也做了很多的口译笔译的兼职,比如曾担任为喜来登(集团)大酒店中国市场总监的口译员。
大三的整个第二学期,陈雪灵又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的麦考瑞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这所大学的中英口译专业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这也是她去那所大学交流的最大的原因。在澳大利亚交流期间,她顺利地进入到澳大利亚最大的传媒集团位于悉尼的一家杂志社实习。全英文的媒体采写经历,令她有了很大的语言能力提升。
陈雪灵说,通过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生活,令她对英语口语的理解更深入。“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口语不讲究太多语法,更多的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只有说出来,才能有沟通和交流。”
Step four 大四
当老师
陈雪灵刚结束了一段在一所AMD处理器公司、为期八个多月的实习。在该公司,陈雪灵变成了“陈老师”,给显卡测试部门一个组的工程师做口语培训。“这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听公开课、准备听力内容、口语练习的topic(话题)等,不能随便糊弄。”教学相长,令陈雪灵关注到了自己平常疏忽的地方,比如发音不标准,或者解释不到位。
陈雪灵建议,如果英语水平还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去当大学生家教,教学前的备课过程将收获全面与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