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的奉献,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选择把我最好的东西留给这个世界。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of Calcutta)
清明节的前一天,申城的天气灰蒙蒙的,偶尔飘着零星小雨。兔斯基仿佛察觉到什么,拼命抓着笼子不肯出来,还有点精神恍惚。50mL的空气从它的耳缘静脉注入,瞳孔散大,爪子张握了几下,没了呼吸。在场的几位女生无声地拭去眼泪。兔斯基的尸体被剖开,标本取好,我们特地将它的内脏还原,小心地缝好切口,将它装到了袋子里,默默送到冰冷的储藏间。等待它的将是炽热的高温和飞溅的火花……
4月3日、4日中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杏林爱心屋、易班工作站等学生团队举办了两场“无言礼赞”———上海交大医学院感恩“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和实验动物主题活动,学生们分别在“魂归自然、功留人间”动物慰灵碑和“大爱无言、感恩良师”致敬铜碑前默致哀思,并敬献鲜花……我想起了我们的实验动物兔斯基,两个月的陪伴让我们顺利完成实验,它却魂归天际。心里默默道一句感激。
初次见面,成为伙伴
动物实验中心新到了一批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家激动地摩拳擦掌,又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当活蹦乱跳的兔子们摆在我们面前,大家不禁有些手抖。这个实验要将一种材料植入兔子体内,然后通过X线摄片、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来看植入效果和生物相容性。也就是说,做完实验后,兔子要被我们用空气针处死解剖,这也意味着无论实验成功还是失败,实验动物都难逃一死。
想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要从我们身边离去,大家犹豫了。实验总得做下去,我闭上眼睛,手伸进笼子里,揪到哪只算哪只。于是,伸手,捉兔,一只战战兢兢的兔子被拎了出来。蹲在实验台子上,兔子显然对周围的一切比较好奇,闻闻这儿,嗅嗅那儿,两只长长的耳朵摆来摆去,甚是可爱。就这样我们有了一个科研路上的小伙伴,每周为它预防注射大家都抢着去,就是为了跟小兔子见一面。女生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兔斯基”,每周去打针的同学回来一定会被问到:咱们家的兔斯基怎么样了?
朝夕相伴,献身实验
实验开始了,兔斯基被麻醉后,我们展开了紧张而有序的手术。备皮(将手术部位的毛发去除,防止术中毛发携带的细菌造成感染)、开腹、分离血管神经、材料植入、缝合、关腹、消毒,虽然术中紧张地处理了两次出血,但是还算顺利。麻醉药效刚过,兔斯基就翻了个身,喝完了面前的一碗水。术后第二天,它已经可以和原来一样蹦蹦跳跳,跟周围的兔子交头接耳了。大家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大家每周轮流为它注射抗生素。每次打针时,我们都会用食物把它骗到兔笼里,然而通过耳缘静脉注射青霉素抗菌。细心的女生们还会用胡萝卜做诱饵,这样诱惑力显然更大。
转眼间两个月就要过去了,最近组里的几位女生心情颇为不顺——原来我们的实验终于要见分晓了。在去放射科摄片的路上,女生们甚至希望材料移位,她们认为这样就不用解剖观察,兔斯基也不用死了。可是实验室不可能等到兔斯基自然死亡,X线结果也提示材料位置良好。于是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终于要发生了——给兔斯基注射空气针致死,解剖大体观察外加标本切片。
魂归天际,功留人间
实验结果一切良好,我们即将进入下一步工作。大家每天路过动物实验中心,总会看到一批批新到的兔子活跃地跳来跳去,只是不会再见到我们兔斯基的身影……清明节期间,微博、微信、人人网和易班上,感恩大体老师和实验动物的博文和帖子传遍了互联网,回复的评论也盖起了“好几层楼”……缅怀亲人、祭奠先贤是清明节日的传统,而对于医学生们来说,还有这样一群需要缅怀和感谢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讲述着医学知识,以血肉之躯挑起了师长重担,他们在医学生成长、医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知道,组里的一位女生把兔斯基的照片当做了她的手机背景,每天看着它,好像它从未离开我们;我更知道,大体老师和实验动物们一定可以收到我们的祝福,并为我们在医疗事业上的进步加油鼓劲儿,因为我相信——朋友,你们一定去了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