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维/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在延安大学感悟延安精神
~~~——在延安大学感悟延安精神
~~~——在延安大学感悟延安精神
~~~——在延安大学感悟延安精神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
——在延安大学感悟延安精神
  延安,原本于我只是一个平面的词。

  走进延安,它没有想象中那样古旧——现代化的火车站,宽敞的街道,繁华的商业街,让我不禁心生错觉:我来的是红色圣地延安吗?

  直到去参观延安大学,看到过去的窑洞大学,顿时深深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校园风格简单肃静,让人有一种庄严又静心的感觉。走在校园里,偶遇一两队学生喊着军训口号跑过,更衬托出这所清凉山下革命大学的气质。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这句发自肺腑的呼唤,来自贺敬之的《回延安》。红都延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军事重镇、革命圣地,融汇了太多爱国抗战的情怀。这里的乡亲、街道、甚至空气,都在历史的熏陶下显得厚重而有力。

  跟随延安大学志愿讲解员来到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一处六层石砌的窑洞,简单质朴,左右对称,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白天庄严静穆,夜里炫彩华美。在一层的校史馆里,我们看到了上世纪短短三四十年间从延安大学走出的众多风云人物——陈云、董必武、李维汉、蔡畅、艾青……可以说,没有当年的延安大学,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立身为公,学以致用”是延大的校训,这八个字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延大人。他们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使得延安在那个时代不断迸发活力。

  杨家岭和王家坪,曾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旧居都是依山而建的石砌窑洞,内设简陋,空间狭小。

  在杨家岭,没有足够的粮食,毛主席就挥锄洒汗、开垦种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毛主席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振聋发聩的著作。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不怕牺牲,迎难而上,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用血和泪换来了今天的中国,换来了我们的美好生活。那段充斥着战争和伤痛的日子早已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是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献血和生命孕育出了希望。

  走在延安的土地上,我想将脚步尽可能地放轻些、放慢些,害怕一不小心惊扰了深埋在此的英魂。他们无私地献出了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心甘情愿地化作一块块基石,铺就了通往革命胜利的道路;无怨无悔地化作一滴滴春雨,滋润着即将新生的中国。

  21世纪的钟声已经回响了15年,享受惯了安逸的生活,我们似乎离那段历史越来越远。这也就是“寻根之旅”的意义所在。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根生在何方。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应当铭记于心的责任和使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域外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游戏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同乡荟/大学城
体验战火纷飞 弘扬民族精神
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背景知识
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
大学生版第四维/大学城04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 2015-09-16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