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国产电影为人津津乐道。社会各界之所以关注到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条热点新闻:制片人方励(见右图)微博直播下跪,呼吁影院经理增加排片场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
让方励下跪的电影,名叫《百鸟朝凤》,它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影片于2014年制作完成,院线公映却推迟到今年5月6日。《百鸟朝凤》剪辑完成后,受到诸多电影人的赞誉。可惜的是,对电影本身的首肯并没有直观地体现在票房上。上映7天,累计票房仅300余万,排片量最低时为0.8%。眼看着一部佳作票房惨淡,制片人方励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为了这样的好电影,豁了命干”,后来也就出现了开头提到的“下跪新闻”。
《百鸟朝凤》是老导演吴天明的最后绝唱,是一部耗费老艺术家诸多心血的杰作,一部与当今主流商业片保持距离的情怀之作。上映之初票房惨淡,体现了这类文艺片的现实困境。
情怀不排斥市场
细数以往那些叫好又叫座的电影,除了影片本身质量过硬,经得起观众检验外,专业的商业运作同样功不可没。铺天盖地的宣传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一部好电影,不仅要讲好故事,也要做好包装,吸引市场和观众的注意。
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朝气蓬勃,提供了多元的消费选择,也给电影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线每月都有至少十几部电影上映,在没看到内容之前,挑剔的观众只能根据外界宣传来做出选择。《百鸟朝凤》票房低迷,排片量日渐走低,与发行方不够重视电影宣传直接相关。
对比同是情怀之作的《大圣归来》,其宣传造势的力度相当大。去年暑假,《大圣归来》在首映之初排片率并不高,但通过互联网众多“自来水”(免费水军)的支持,排片量日渐上涨,最终逆袭了众多同档期大片,成为暑期档的票房黑马,并创造国产动画片的票房神话。《大圣归来》的成功,表面上看是粉丝口碑营销,实则应归功于发行方上映前就在全国展开数百场点映的努力。
传播能力很关键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把自己的声音向外传导,让更多人听到并接纳,从而实现自我目标,考验着传播者的能力。小至个体,大至国家,都要学会塑造形象,努力向外发声,才能增强影响力。有学者说,销售绝非降低身份去取悦客户,而是像朋友一样给出合理建议。电影宣传亦如此,需要发行方多动脑筋,给观众一个选择你的充分理由。
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认为,《百鸟朝凤》很大的问题出在发行上,“两年前电影市场还没现在这么好,这部文艺电影拍得很好,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卖。”发行方迟迟没有找到卖点,所以出现票房惨淡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下跪新闻”一出后,电影票房即直线飘升,实现逆袭。有人说这是方励下跪的功劳,笔者以为,如此“剑走偏锋”虽然帮助电影吸引大量关注,但不值得借鉴推广。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发行方在宣传上的软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时代,惨淡和逆袭有时仅有一念之差,传播能力对于个人、社会组织乃至国家都意义重大,电影宣传只是其中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