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妈咪宝贝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4种句式,与熊孩子沟通无障碍
图 TP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小孩,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哭大叫,摔东西,更有甚者往地上一躺,任你哄骗恐吓,都是一副不达目的不起来的架势。哭闹是孩子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尤其是2~4岁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多处于“自我中心期”,易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意愿和反抗意识。遇到这种情形,如果家长暴跳如雷,或而放弃原则来满足他的要求,或直接“武力镇压”,都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专家指出,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用孩子理解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比如以下四种句式。

  “一……就……”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思维是直来直去,不可逆的。打个比方,问孩子“你妈妈是谁”他能答出;但如果问“你妈妈的儿子是谁”,他很可能就无法倒推回来。因此,家长要从孩子的逻辑顺序出发说话,不要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比如冬天出门前,别说 “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而是“一穿好外套,咱们就出门”,让孩子能从前往后梳理明白:妈妈说,穿好了外套,就可以出门了。

  “可以……也可以……”

  青春期前的孩子,判断事物的标准非黑即白。比如他们在看动画片时,非要分清楚好人与坏人,难以理解人性和万事万物的复杂性。心理学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 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极端的词,也是“单行线”思维模式的一种表现。所以,跟孩子沟通不要含糊其辞,比如“不好说”、“都挺好”等;而要用 “黑白分明”的方式交流,或者给孩子几个明确的选择。比如出门前,孩子问穿哪件衣服,家长不要说“都行”,而要改为“你可以穿黄底带花的连衣裙,也可以穿小熊衬衫配那条绿色短裤”。

  “先……你看好吗?”

  2~4岁是第一次心理叛逆期,此时说话的原则有二:一是少说“不”,多跟孩子“商量”,比如“不要看电视了,来吃饭”改为“先吃饭再看电视,你看好吗”;二是不要跟孩子“废话”,如反复唠叨某一件事,而要简洁明了。尤其不要用“如果你不……我就不……”这种没有给孩子选择权的句式,比如“如果你不吃饭,我就不让你看动画片”。孩子会感到被威胁,反而更想去挑战规矩。

  “这次……但下次……”

  即便是孩子,也要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甚至出现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必须马上介入,通过立规矩加以引导。但要注意,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无故冲别的小朋友发脾气,甚至打人,家长不可以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打骂,也不要嘻嘻哈哈,轻描淡写,不当回事。而应告诉孩子:“这次是第一次,你也给小朋友道歉了,我可以原谅你,但下次不准再冲别人发脾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情理与法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阅读时分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4种句式,与熊孩子沟通无障碍
宝宝的洗澡时间你选对了吗?
打“屁股”或影响孩子智商
你对得上我的密码吗?
宝宝因嫉妒搞破坏,怎么办?
家庭周刊妈咪宝贝104种句式,与熊孩子沟通无障碍 2015-03-04 2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