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使王文明爱上了写字、画画,即便在安徽练江牧场劳动时的那段艰难岁月,他还能在空闲时静下心来画画。然而在农场艰苦的岁月中和当时一拨上海来下放劳动的艺术家生活在一起,真是上天赐给的机遇。带着虔诚的心,王文明拜他们为师,因为在当时学画也是遭人眼的。他只得暗暗地研学,心诚笔韧逸,这种心态使他到如今仍然把画国画当作滋养心境,如宗教一样神圣。
王文明的山水画气息特往山岫的骨子中去,笔姿很见风骨,那是作画坚韧而静心的心境造就的。他认为,艺术是美好的,这种追求美好的魅力是坚韧心底的映照。王文明自己也料想不到,他拜的那些被下放的国画家谢稚柳、唐云、贺友直、汪观清等前辈都是日后被称为大师的。按艺术的理论,入门入了正道。特别是汪观清先生见王文明诚厚,以后更是常请他到自己的画斋亲笔授教。王文明的多才表现在他当时不但画中国画,而且还画连环画、装饰画。老师引进路,得道在自身,各种画艺都尝试,用现在学院派的话讲:这就有了很好的绘画创作能力。王文明的中国画之所以不拘一格,便是这种创作能力造就的。
王文明的工笔画在他的诸多画艺中是特别值得书一笔的。他有幸从谢稚柳大师学工笔画,用前辈话讲,中国画要富养。虽然王文明当时太平常,缺物质,但精神上对人世有了善美的心态。画工笔画就要有善美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宋人贵族能将民间画成为学术画,学术画就是贵族画,善美画。王文明静静心心地临大师之作,对宋画的学术性进行探研。王文明工笔画中荷叶上珠玑滚动,雨润碧透,很有一番自然魅力;翠鸟细笔,丝丝透灵,鸟的生气跃然纸上,而竹叶也是摇曳生姿。王文明画连环画又从贺友直先生,具有造型准确的写实功力。那种雅俗合一的作品和画风,就是从“人美社”那些老前辈中学到的创作手法,一方面是深入生活的情景交融,再一方面是文人画的雅韵。
在深入黄山的几年中,王文明几乎与云霞峻岫浑然一体,梦中似乎也会摘笔在山岫中作画。王文明很聪明,他把傅抱石的皴法与山本身的结构经过写生再度创作,使他笔下的一幅幅山水画气息生动,画面神逸。王文明想创何种画境,云霞山峻顿然在心境中生华。“曾经沧海都是山水,除却黄山还有心山”,王文明不怨天、不怨地、不怨人,与天合一,这种爽豪的心态,使他的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横逸展势,随心生发,清幽情采,灵性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