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案例·产业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例分析】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未做适当推介被判赔偿
  为了财富保值增值,购买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不曾想亏了十余万,胡先生为此将银行诉至法院。近日,上海市一中院认定银行在代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遵守适当推介义务,存在侵权过错,判决银行赔偿胡先生全部本金损失18万余元。

  2011年3月,胡先生在银行认购了银行代为销售的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产品。在交付100万元认购款时,胡先生在基金交易凭条上签字确认,签名下方记载:“本人充分知晓投资开放式基金的风险,自愿办理银行代理的基金业务,自担投资风险”,并在该交易凭条背面的《风险提示函》下方签字。

  之后,因该基金产品发生亏损,胡先生遂以银行为被告、基金公司为第三人提起诉讼,要求判令银行赔偿其亏损18万余元及投资期间的利息。

  庭审中,银行认为,在发生系争理财产品交易之前,胡先生曾在银行作过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胡先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评级及适合购买的产品为稳健型。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银行已尽到了合理的风险告知义务。胡先生签署合同即应视为其已对合同文本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知晓,应当能够预判系争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由此产生的投资损失应自行承担。一审判决驳回全部诉请。

  胡先生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上海一中院二审认为,根据相关规定,银行负有依照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及财务状况等推介合适产品的义务。胡先生虽签字确认知晓相关风险,但并不能据此免除银行在缔约前的评估和适当推介义务。胡先生属稳健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差,但银行却违反“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的原则,将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销售给了胡先生,故对胡先生的损失负有主要过错。

  本案中,胡先生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亦应有相应的认识,但其未依照自身状况进行合理投资,负有次要责任。

  【法官说法】

  银行应履行正确评估

  及适当推介的义务

  法官指出,在一般商事行为中,确应遵循买者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但在金融服务法律关系中,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存在专业性及信息量等客观上的不对等,投资者作为缺乏专业知识的主体,并不当然知晓何种理财产品最合乎自己的需求,而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投资者往往可能选择并不合适的理财产品。

  为弥补此种不平等,应当对专业金融机构课以相应的义务,要求金融机构承担为投资者初步挑选理财产品的责任,以避免投资者因其专业性上的欠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亦可防止金融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将不适格的投资者不当地引入资本市场,罔顾投资者权益而从中牟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太太厨房
   第08版:计生协专版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大手小手
   第16版:名人生活
以乐致敬更好十年
风靡韩国的LG CordZeroTM 无线吸尘器登陆电商
让农资搭上电商快车
K3S诚意满满 年中大趴惊喜重重
明明靠脸就行 K5非要拼科技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未做适当推介被判赔偿
家庭周刊案例·产业04银行代售理财产品未做适当推介被判赔偿 2015-07-22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