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庭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宫晒家底
  近日借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大庆,“石渠宝笈特展”现真容,283件书画构成的“全明星”阵容亮相武英殿和延禧宫。《清明上河图》是近 10年来首次全卷打开,堪称文博界的一大盛事。故宫的家底亮相,宝物众多,那么我们究竟要关注些什么?

  尽管“宝中挑宝”不易,但《清明上河图》显然不需要迟疑。此次展出不仅是2012年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后的首次亮相,也是暌违10 年后再展全卷,这次特展之后,至少得在库房“静养”3年才能再度出关。全卷共绘了814位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 29艘,楼阁屋宇井然有序,画上钤历代鉴藏印玺近百方。

  作为知名度最高的一件展品,观众在《清明上河图》的一端排起了长队,而站画前的观众则一动不动,不论懂与不懂,大家都瞬间变身“研究员”。观众一边听“扫一扫”的语音讲解,一边琢磨起画里那些人的穿着、打扮、民风民俗。即算是懂行的观众在这样的作品前,第一印象也是以感性为先,看到真迹的那瞬间也是满满的感动。原作的视觉力量是之前所见图片远远没法相比的,前者传达的信息更立体,细节更生动。

  其次便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珣的《伯远帖》。这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其内容为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当年乾隆皇帝将其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三希”,珍藏在养心殿一阁,并命名该袖珍书房为“三希堂”。经后人研究,二王父子的作品为后世书家仿品,唯有《伯远帖》才为真迹。

  1924年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中秋帖》流出皇宫,辗转被鉴藏家郭葆昌收藏;1949年,郭葆昌的儿子将二帖在香港抵押,1951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无力赎回。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最终由国家出资购回。而《快雪时晴帖》在特殊年代流转至台湾,成了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再者,即米芾的行书《苕溪诗》。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不少作品历经波折再次回宫,在辗转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当年溥仪出宫时,所携带的米芾行书《苕溪诗》也同样遭到厄 运。1945年伪满政权覆灭,溥仪出逃,来不及带走的古物珍玩被士兵们哄抢一空。《苕溪诗》卷也在争抢中被撕得残破不堪,历史机缘下,故宫于1963年从 荣宝斋购得。

  在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看来,米芾行书《苕溪诗》是书画修复作品的典范。“当时故宫修复厂有两位专门从事古书画修复和补全工作的老师傅,不仅将破碎的诗卷一一拼合,更千方百计地找到一块在质地、颜色上最接近原件的旧纸,把碎裂的部分接得几近完美”。尤为难得的是,对诗卷上已经失去或损坏的笔迹,老师傅依据诗卷未损前的照片,“先把字钩下来,然后在一旁不断练习,等练得差不多了,再一笔填进去,不着痕迹”。如今再看这件作品,也是看故宫“文物 医生”那妙手回春的功力。安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情理与法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广告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故宫晒家底
同其光和其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篆刻)
买了赝品袁大头 成了冤大头
艺讯
邮票上的《西游记》
晨风裹着空灵的清香
家庭周刊家庭收藏15故宫晒家底 2015-09-16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