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生活备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风少年想当中国的汉密尔顿
  ■见习记者 周 旭

  近日,15岁的上海少年孙越扬在世界卡丁车锦标赛中国站受到了F1雷诺车队的邀请,正式加盟雷诺“青年车手计划”。他也希望能够像自己的偶像英国车手汉密尔顿一样,从卡丁车、初级方程式、GP2,一路开到F1的赛场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孙越扬和他妈妈,听他们讲述了一个卡丁车天才少年的成长历程。

  误打误撞闯入国际赛场

  孙越扬接触到卡丁车完全是个偶然。在他不到7岁那年的春节,父亲带他去开卡丁车,小家伙既有速度也没打转,一下子就征服了赛车场的老板。然后,像业余爱踢足球、下围棋的孩子一样,他开始把卡丁车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

  孙越扬的妈妈介绍,他们一开始加入的曲阳俱乐部里,大多数卡丁车玩家都是外国人、成年人,小孩子很少。当时,有自己专门的车并定期来训练的孩子,全中国只有20多个。那个时候,小车手们都是“野蛮生长”,无训练班可参加,也没有人能够交流长远规划。卡丁车在中国很冷门,当时能达到国际顶尖高手水平的中国人少之又少,所以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权威能够给他们指导,所有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国内取得一些名次和成绩之后,父母曾经在2011年带着小越扬去欧洲参加比赛。第一次兴冲冲地到国际赛场上参赛,却突然发现辛苦训练好几年的孩子还不如国外那些才练过一两年的小孩,家长的沮丧和郁闷无以言表。不过受挫感主要是父母的,孙越扬已经完全不记得那些沮丧了,他只是热爱手握方向盘、在赛场上驰骋的感觉。

  独自辗转赛场和学校

  跟那些全家为了孩子的特长而背井离乡、爸爸打工妈妈照顾生活起居的家庭不同,孙越扬的父母从未因为他开卡丁车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母亲王女士说,有很多孩子成不了柯洁、丁俊晖、郎朗,在职业化道路受阻的情况下,他们背后孤注一掷的家庭往往也会陷入迷茫。“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家长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那么到了最后可能自己除了孩子一无所有,对孩子来说也会是巨大的压力。”因此,王女士和孙爸爸至今依然在做着自己的工作。虽然赛车是一项较为昂贵的运动,对家庭的经济压力有一些挑战,但夫妻二人都在为之努力。王女士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儿子的正当爱好是应该的。

  自2013年到欧洲系统化地训练和比赛之后,孙越扬从未因为卡丁车放弃日常学业。他的父母都认为,光开车好是远远不够的,孙越扬应该有全面发展的人生。孙越扬妈妈从自己的人生阅历中得到感悟,教育孩子不仅需要“术”,更需要战略。而她的战略就是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在赛车场之外,他需要正常的学习,哪怕现在成绩一般,但能够在以后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开始继续全力以赴学下去。他现在就读的平和学校的老师非常关心他,班主任会在学期前问妈妈要来孙越扬未来一年的赛历,还分发给各科老师,好帮他安排时间补课。每个月,孙越扬要在欧洲训练比赛半个月,然后马不停蹄地回到学校补课。

  赛车场更能够磨练他的很多能力,而且是在学校教育和考试中难以获得的经历。赛车逼着选手直面并战胜挫折。赛车场上的挫折不仅来自于个人能力,还来自于你的团队诸如机械师等,还有各种意外状况,比如说,赛车突然坏了,裁判给你一个不公平的裁决,突然有人撞你……这是一个比教室里考试要复杂得多但又真实得多的情境,对一个人日后面对人生中的可能挫折大有裨益。(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专业赛车手不能有叛逆期

  孙越扬几乎每个月都要在欧洲和上海之间辗转,虽然累但妈妈觉得值。她坚持让儿子在国内上学,“国内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

  从欧洲到上海,孙越扬整个生活节奏变得断断续续,一会去比赛,一会回来补课。学校里的同学,有一半时间见不到。在赛场上,每天就是训练、比赛、看数据……循环往复。虽然枯燥,但可以跟不同年龄的人平等交往,比如机械师、车队经理、比赛组织者、裁判等。这种生活,很难跟国内的同龄人分享,找不到共鸣。他一回上海就赶紧补课,也不在校住宿,因为每天下午四点钟下课后,还要赶去训练。

  15岁的男孩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而孙妈妈认为,运动员不可以有叛逆期。因而,她跟儿子有时会为此发生争执。

  就在采访的前晚,她认为一个运动员应该晚上9点钟就要睡觉,而孙越扬觉得周末可以放松一下,12点钟还睡不着去冲了个澡,让妈妈很生气。“这项运动要求孙越扬非常自律,要严格控制体脂、锻炼体能,对于饮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采访的时候,孙妈妈和记者喝咖啡,而孙越扬只能喝白开水。

  欧洲的同龄选手通常都还瘦瘦小小仅40多公斤,而孙越扬的体重已经快到临界点了,就算在车队里,他也需要比别人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别说可乐、巧克力、蛋糕了,就连米饭、猪肉他都不能吃。这些对于一个青春期的男孩来讲都是严苛的挑战。

  如今,孙越扬的比赛逐渐受到更多人关注。而对于比赛名次,父母从未给过他压力。毕竟,赛车不是一项个人运动,而是一个团队运动,虽然只是他一个人上场比赛,但是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只看比赛结果未免强人所难。妈妈说,只要他一直在努力就好了。

  从偶然接触卡丁车,到如今走到中国人玩卡丁车的最高水平,孙越扬及其家庭都不曾刻意设计过,只是凭着他对驰骋赛道的一腔热爱。对于目标和结果,他们当然渴望能够创造中国人在赛车领域的奇迹,在F1的赛场上取得成就,但并不轻易流露出偏执的野心。从全世界专业玩卡丁车的百万级玩家到最后F1赛道上的24个人,这是一条孤独而险峻的道路,他们选择举重若轻地走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小楼书香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敬老卡”四大热问 遗失该如何处理?
五月新政,与你有关
追风少年想当中国的汉密尔顿
“金猴献宝,每月一鉴” 虹桥古玩城举办公益鉴宝大型活动
厦门国际银行上海虹桥支行开业
中国内地5所高校跻身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百强
家庭周刊生活备忘03追风少年想当中国的汉密尔顿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