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常意义上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同的是,这些“城市留守儿童”往往享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能接受优质教育,也能得到身边亲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关爱;相同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特别是有效陪伴。
教育专家认为,物质条件的丰富不会弥补父母有效陪伴缺失对孩子成长造成的伤害,而且,恰恰由于城市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留守”带来的伤害常常被忽视。
11岁的浩鑫,1米65左右的身高让不少人把他当成了中学生,但是,只要你跟浩鑫在一起超过10分钟,就会发现他总把手指塞到嘴里啃一会儿指甲。
浩鑫很小的时候,妈妈便被派到国外工作,每年大概回国两次。爸爸虽然在国内,但也很忙,所以浩鑫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每天放学时,来接他的要么是托管班的老师,要么是其他同学的家长。
浩鑫啃手指甲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啃到指甲下面的肉露出来也不停止。不少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爱咬指甲,反映了其内心情绪状态,比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其根源可能是所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
为了给浩鑫补偿,妈妈托付每一个回国的朋友给儿子带礼物,浩鑫拥有所有最新款的乐高,不少玩具还没有打开包装就送给了朋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表示,家人过多的物质补偿会导致孩子没有追求和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倾诉、倾听,但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少有人关注。
年轻父母往往认为学前这段时间不重要,对孩子的教育始于小学。据德国婴幼儿品牌NUK所做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中国0~3岁子女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孩子。但在心理学家眼里,这段时间恰恰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孩子此时得到充足的心理营养,那么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否则焦虑和缺乏自信可能会长期相伴。
很多年轻的家长觉得,等到孩子六七岁时再教育也来得及。但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万选蓉看来,亲子关系虽然未来也可以弥补,但是事倍功半。
还有不少孩子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父母的心完全没有放在孩子身上,或者忙自己的事情,或者低头看手机。在这样的无效“陪伴”下,孩子其实是隐性留守,学到的只能是冷漠。
“隐性留守造成孩子的冷漠,最关键的是家长的认知问题。他们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同,不是没有能力照顾孩子,是缺乏责任感。”边玉芳说。
忙永远只是借口,人们总是把时间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只有当父母真正意识到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时,再远的距离都能变成零距离,再忙的打拼也能挤出时间。
叶雨婷 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