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特别关注
     
本版列表新闻
沪上热门机构“幼小衔接”、暑期班“一位难求”。市教委回应社会热点~~~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热门机构“幼小衔接”、暑期班“一位难求”。市教委回应社会热点
让孩子“提前学”,只怕适得其反
郭爽 颜静燕
图/TP
图/TP
  焦点关注

  近年来,沪上各机构的暑假班越来越火爆家长圈,从"幼升小"标配,一路向幼儿园小班延伸。因为害怕"不学就会被甩开",家长们对"提前学"趋之若鹜,但“学过”不代表“学对”、“学好”,市教委近日举办发布会,再次呼吁学龄前的孩子无须早学,入学准备更应重视兴趣与习惯。

  ■  记者 郭爽  颜静燕

  【家长的担忧】

  “不想被落下” 所以都“提前”

  父母忙工作怎么陪?暑假班总比看电视强

  上周五是全市中小学生暑假第一天。马野早就提前一个多月就为幼儿园小班的女儿报好了英语学校的暑托班。“我和太太平时都要上班,暑假整整两个月,把孩子全交给老人带无非就是天天看喜羊羊、光头强,时间都白白浪费了。这家英语机构的暑托班有自己编写的教材,我看过,里面有唐诗(语),10以内数字认知(数),26个字母认知(英),以及思维、行为习惯等等,并且有专门的学科老师来教,比一般只提供照看的托班更能学到东西。”所以即便两个月的费用加起来要8000多元,马野还是一咬牙报了。至于是否提前学了不该这个年龄段学的知识,马野觉得如果孩子学得进,那早点接触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除了暑托班,马野的女儿暑假里还要继续每周两次上英语学校的常规课程,以及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和思维训练。“这点课程量算不上多的。”马野甚至觉得对于即将升入中班的女儿来说,每周只有三天额外课程会不会有些少?他说上周送小孩去念思维班,发现有的同龄孩子已经会20以内的加减法了,而自家闺女儿连5以内的加法都搞不清。“家长等候区就是各种鸡血家长展示各种牛娃的舞台!”尽管马野很看不上这类拿孩子攀比的做法,并且对真实性也存疑,但依然抵挡不住他转头就在iPad上给女儿买了数百元数学和拼音学习App的鸡血劲儿。

  对口“一流公办”也赶场  祖孙晚高峰“跨区”学拼音

  李老伯抖着雨伞上的水珠,送刚刚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孙子辰辰来到了一家机构的暑期班。这天是暑期班开课的第一天,辰辰这天上的是幼小衔接的拼音课。

  此时没有空调的家长休息室里已经挤满了人。除了拼音班,隔壁的两间教室里,打算拼民办小学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孩子正在上思维训练课。李老伯对记者说,因为家里对口的是普陀第一梯队的公办小学,压根就没打算考民办学校,孙子也就从小没这么辛苦。可没想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小区里不少已经入学的孩子家长“好心”劝告李老伯一家,幼小衔接一定要学起来,算数拼音英语都不能少。又听说同一届一起入学的邻居家孩子早就已经学会了拼音、千余汉字,加减法竖式等等,李老伯一家慌了神,完全“零基础”的辰辰怎么办?他们担心,辰辰还没进校门就被“比下去”,老师会不会不喜欢?同学会不会嘲笑他?那么辰辰万一到时候跟不上,没了学习的兴趣,家长岂不是两头吃力?4月份,辰辰爸妈赶紧到处打听培训班的事情,没想到家门口的教学点一下子名额已满,一圈电话打下来,只有南方商城这里还有工作日晚上的名额,一家人毫不犹豫,立刻就报了名。

  虽然路途比较远,但好歹报上了名,让李老伯倍感“欣慰”,因为这家机构暑假一共开出了多个拼音强化班,4月底都报满了,不少“来晚了”的家长只能望门兴叹。

  与李老伯家一样,对口一流公办,本不应该焦虑,却为了“不被掉队”而不得不赶着上暑假幼小衔接的家长并不少。休息室里,家长们纷纷表示,送孩子来学拼音,就是因为现在“学校里不教了”——上海实施“拼音与识字、阅读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以往的集中两个月学习拼音的办法,改变为课文全注音方式,拼音学习贯穿小学一二年级两年的学习中。

  然而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直到现在,也并没有被家长所完全理解。就在6月23日,上海市教委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专门针对“幼升小”家长有关“提前学拼音”等问题的焦虑,劝说家长“千万不要提前学”。发布会上的调研数据显示,上海仅有25%的家长对现行的“拼音与识字、阅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了解,更多的家长在尚不知道小学如何教学生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听信“前人”的经验,把孩子送去拼音补习班。因为幼小衔接拼音培训生意兴隆,报名火爆场面与拼私立的补习班不相上下。甚至连一些往年只教授音乐、绘画的培训机构,也瞄准了这快蛋糕,暑假开班“教拼音”。

  【教育者的担忧】

  为了学而学

  家长是否力气用错了方向

  提前学的拼音等课程到底有没有用?发布会上,市教委拿出了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小学低年段汉语拼音学习效果”的专题调研,测试结果显示,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生认读与拼读能力平均达标率96.68%,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生的拼音能力平均达标率97.51%。调研结果显示,学前阶段是否早学拼音、课外是否补习拼音对孩子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语文学习没有显著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庞维国教授指出,在幼儿阶段,不宜进行系统的拼音教学。小学生学习拼音,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一旦进入机械状态如单纯默写拼音,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严重下降,失去学习兴趣;反之,拼音教学如能与具体的汉字和课文内容学习相融合,可以增加学生关于拼音的记忆线索,进而提升拼读规则的学习效果。

  那么,幼小衔接,家长要为孩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准备什么?

  一师附小特级校长鲁慧茹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做好心理上、生活上和学习用品的快乐入学准备,努力培养孩子说的习惯、听的习惯和生活中识字的习惯。“暑期要早睡早起,中午试着不午睡;要学会生活自理,穿衣、吃饭、上卫生间、系鞋带、整理小书包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进入小学后有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适应入学是没有问题的。”鲁慧茹说。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副校长钱玉华建议家长,帮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情感上的准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的准备,特别是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有意注意和倾听的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习惯的培养。钱玉华认为,如果过早过多地学习学科知识,从课堂教学看,将产生不少问题,比如学生不再认真听课导致上课的专心程度弱于其他同学,降低其对新知的期待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如果在校外接受了不正确的训练日后纠正起来极其困难,甚至要耗费比学习新知识更长的时间”。

  【相关链接】

  “提前学”并非沪上家长专利

  澳华人圈 补习班十年数量增长300%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仿佛已经深深印刻在了中国人的骨髓里——不仅国内的家长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就连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华人开办的补习班也是遍地开花。

  Typhanie Leng是澳大利亚第二代华人移民,她向记者表示,早在数年前,就有当地媒体报道称悉尼的补习班10年内数量增长了300%,这还不包括一些个人在自家办的"私塾"。“澳大利亚以前没有补课风气,之所以现在补习班盛行,是因为在这里的华人圈,家长都喜欢让小孩上那几所热门重点公立小学(在当地排名高的学校)。因为澳大利亚小学校在三年级时会有一个类似'精英班'的选拔考试,一旦考上,就等于一只脚踏进重点中学大门,所以家长们都'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

  Typhanie说,当地教育界人士非常不齿这种补习班。因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将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参与学校的其他活动,如社交、体育、音乐等,从而影响到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香港家长放话:“赢在子宫里”

  就在上海幼儿园小班家长提前三天排队思维机构引爆教育话题的同时,香港家长的“提前”意识似乎也毫不逊色。6月20日晚,香港TVB一档真人秀节目《没有起跑线?》首播后,香港妈妈的一句要子女“赢在子宫里”引发香港网友大规模讨论。

  此节目一经播出,负评如潮。不少香港网友直言此现象“可悲”、“有病”,慨叹“赢在子宫里”言论恐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小楼书香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让孩子“提前学”,只怕适得其反
家庭周刊特别关注02让孩子“提前学”,只怕适得其反 2016-07-06 2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