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哭泣的情书》出版以后,有朋友问我:“情书是人间美好的信物,你为什么让她哭泣?”三言两语一时很难说清楚。我问他:“你读完全书了吗?”他说:“读完了,而且是一口气读完的。”我再问:“什么感受?”他说:“悲伤和愤怒。”我想,答案也许就在这里面了。
这部小说源自十年前,当时我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反映的是中国“城市——农村”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底层百姓婚姻爱情的人性扭曲。来自山区农村的方民和都市女子娟这一对男女大学生,产生了恋情,却历经磨难不能圆满。此类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都将悲剧的原因归结为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的难以兼容,我的个案是试图从历史的沿袭中寻找原因。因为我一直有个想法,写一写历次社会动荡给当代人的影响。所以子娟一家被侮辱受打击的过去,成了小说的重点和关节点。
小说在《新民晚报》连载以后,旋即又被《沈阳晚报》连载,网络上也出现了多份电子版本。还有读者向报社打听,哪里可以买到单行本。这些来自社会的互动,触动了我对这部小说的再思考。长考以后,我便以这个中篇作为开头部分,进行了长篇小说的创作。
在子娟父辈的生活年代,农村是一片海,城市是一座座岛屿,所有岛屿所容纳不下的东西被抛进了大海。子娟的父母更是遭受了双重的摧残:红卫兵的冲击和“好友”的构陷,全家人流落到方民所在的山区避难。子娟母亲不堪所遭受的凌侮,最终服毒自尽,父亲也因此精神失常。父亲带着女儿回到京城,藏匿于“好友”家中。然而,悲剧并未因此结束,只是仅仅开了一个头。所有父辈的苦难成了子娟成年后的重负,那些给她家带来苦难的人还缠绕在她的身边。她独自无奈地在自责、放纵和逃避中生存。方民一封封情书的追问,一次次触及她内心难以愈合的创痛。那颗受到污染的心灵,在山区孩子的纯情逼视下自惭形秽,最终她只得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子娟死的时候已经到了上世纪末。历史还在延续,在向前看的时候,我们似乎更应该回头看,这样才能认清方向。充满美好情感的情书,与人间的污秽形成强烈的反差。情书在哭泣,忧伤而悲愤,为子娟,为那个疯狂的年代,也为人性中难以剔除的顽疾。
作者简介 孙建成,男,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永嘉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天杀》、《失踪丈夫的N种找法》,纪实文学《北大门前世今生》,中短篇小说集《沉入忘川》、《西米干河探源》。曾获上海文学奖、清明文学奖、朝花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长篇小说《哭泣的情书》今年8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